纪念仁安羌战役胜利76周年暨刘放吾将军抗日事迹理论研讨会现场。抗日名将刘放吾将军之子、美国知名华裔企业家、美国智库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常务理事刘伟民从美国前来,与来自北京、江苏、湖南、四川、重庆、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座谈研讨。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的丧葬传统,不管一个人的生平经历如何,死亡后的遗体都要埋入土地,毕竟万物的生命从泥土中汲取,最后万物还要归于泥土,在传统观念中,有着“入土为安”的思想,大多数的人认为只有这样逝者才会得到安息。
广美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用钢筋工人雕塑致敬父亲。近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生黄建亿的毕设作品火了。6月22日,记者联系到黄建亿,他告诉记者,父亲做了30多年建筑工人,对于家庭和城市的建设一直甘心奉献、辛勤耕耘,“毕业设计是大学最重要的作品,我想把它献给我的父亲”。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段罗君/文 吴煌/摄“今天我来了,看到你,我特别高兴。你好,老爸!”今天(12月4日),常沙娜来到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常书鸿美术馆,她想来看看父亲笔下的画作,想去看看父亲最留恋的西湖。父亲传奇的一生,都浓缩在常书鸿美术馆内。
近日,一名身穿彝族服装的小女孩泪眼婆娑地紧紧拥抱住父亲雕像的视频在社交平台触动了千万网民泪点。雕像主人公名叫张晓林,生前在大凉山连续6年从事公益活动,2020年初因病离世。在他去世一年后,父女俩以这样一种方式“团聚”。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记者从大同市美术协会获悉,大同市雕塑家贾宜潮的《手机时代》、寇玉柱的《我的父亲母亲1968》、张进的《父亲》等作品入选“我塑父母——为人民塑像”专题雕塑展名单,全国共有200名雕塑家作品上榜。
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奇闻也是日日常见,但日前一男子欠巨款无力偿还时,的确想到了“死”,而这死却是“假死”。据悉,该男子特地花费3万元从上海订做了与自己一模一样的蜡像,然后为自己举办丧礼,父母无奈还要做“群演”。纸是包不住火的,事情终究败露。
老父亲中风过世,儿子竟选择将父亲坐缸制成肉身菩萨每日上香供奉!是什么原因导致江西小伙不顾世俗眼光,非要将父亲制成中式木乃伊?这个老父亲到底是什么人?这对父子又经历了什么?与佛有缘这位老父亲姓林,叫林观荣,生于1925年,长在灵山脚下。
新蒲农民感恩社会回馈家乡,市民可免费参观孝感动天、戏彩娱亲、卖身葬父……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雕像,让人从一个个行孝道的故事中,为古人的孝行而动容。新蒲新区新蒲镇农民张绍权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财富后,花了300万元建“仿古24孝实物教育”基地,供市民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