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胡浩、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杨孟飞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发表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阐述了返回样品的物理、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10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对于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的研究进展,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在发布会上表示,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的背面样品,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月球样品。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举行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仪式现场,科研人员取出月球样品容器准备称重。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近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月背样品1935.3克。从月球背面采集的土壤有何不同之处?样品的分析和研究将如何开展?
近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全人类的第一抔月背样品。作为多次参与国家太空探索计划的香港高校,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港理大”)的科研团队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也得到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高度评价“样品每次都采得比预想要多”。
前不久,嫦娥六号带着月球背面的土壤顺利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不仅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还突破了月背智能采样技术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而且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这项航天壮举的背后凝聚了哪些中国航天人的创新创造?
来源:参考消息网参考消息网9月24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22日报道,中国首次让人们看到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月壤真容。嫦娥六号在执行了53天的任务后于6月返回地球,其间通过铲取和钻探作业收集了超过1.9公斤的土壤。
据央视新闻2025年1月7日报道,嫦娥七号将搭载科普载荷,尝试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旗帜在月球上飘扬。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在推动后续嫦娥八号以及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的论证工作。
不仅有各色炫酷的“高、精、尖”飞机、模型、无人机、无人舰艇等,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还有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挖宝”带回的“土特产”登上了展台,引来众多观众围观赞赏。这就是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带回的月壤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