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人们通常把孤独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不善与人沟通,通常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就像星星一样,在属于他们的“夜空”里独自闪烁。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粪菌移植技术,还能治疗改善孤独症状和消化道症状?11月20日,记者从华西医院获悉,华西医院为一例孤独症儿童开展内镜下菌群移植术,患儿在肠道症状、语言表达、社交互动以及情绪调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实习生李甜孤独症儿童,常常被叫作“星星的孩子”,这个名字用来他们如星星般遥远而闪耀。近日,由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医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医学心理、文学艺术等专业师生组成的“乐动力”公益团队,为孤独症儿童打造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音乐智能手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6日讯 3月6日,由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主办的“现代中医治疗儿童孤独症和脊柱侧弯公益救治研究项目”首站,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启动。当日,共有21名患儿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受免费公益救治。
一直与自闭症致病基因较劲的仇子龙又有了新突破。自闭症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患者表现出严重程度不同的社交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我国对于6-12岁孤独症儿童患病率的统计显示,男孩约为0.44%~0.95%,女孩约为0.12%~0.30%。
患者阳阳,今年8岁,四年前,到华西被诊断为孤独症,四年后,再到华西就诊治疗,通过菌群移植,改善胃肠道症状和孤独症症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刘苓教授团队联合心理卫生中心徐佳军副教授团队,应用内镜下菌群移植术治疗这位孤独症儿童。
3月14日,记者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卫健委获悉,近日,北京肛肠学会微生态专家工作组组织了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团队,抵达通辽市人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开发区滨河社区医院,成功为5名孤独症患儿实施了肠道菌群移植手术。
今天(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据统计,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大约1300万人,并且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孤独症常常起病于婴幼儿时期,因此家长及时发现,尽早干预和治疗,配合做好家庭康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Researchgate信息,前段时间,以色列沃尔夫森医疗中心的神经学家Andreea Nissenkorn等研究人员对多奈哌齐治疗自闭症的潜力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成果发表在瑞士医学期刊《细胞神经科学前沿》。
近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为一名患孤独症继发强迫症的13岁少年开展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在其颅内植入一枚脑起搏器,以改善暴躁情绪、刻板动作等。术后,少年强迫症状改善明显,性格也变得温和,能与人简单交流,自8岁病情加重以来首次叫“爸爸”“妈妈”。
自闭症是一种从婴幼儿期开始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起病于3岁前,主要特征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自闭症儿童的共患病常见的是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便秘、消化不良、腹痛等,同时还存在营养问题,以及极端挑食等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