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搜了一下,求仁得仁的意思是“理想得以实现”,这是大错特错!如果理解成理想得以实现,就说不通了,伯夷叔齐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他们是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饭,最后饿死了,就是为了信念而献身,这就是求仁得仁的本意。
过去有一种误解,说春秋时期只有孔子一个人讲“仁”,其实不是这样的。“仁”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记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左传》《国语》等经典也有记载的。什么是“仁”,《论语·颜渊篇》记载,樊迟问仁,子说:“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