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名碑寻访系列报道□本报记者 刘迪2300多年前,滹沱河两岸水草茂盛,丰沛的河水将太行山上的山石冲刷而下,积存在下游。其中,一块石头被选中,被人在上面刻了19个字,于是这块石头有了一个亘古的名字——《公乘得守丘刻石》。如今,《公乘得守丘刻石》被保存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白狄)鲜虞[xiān yú]部落,最早活动在陕北一带,后转移到太行山区。春秋早期,鲜虞联合肥、鼓、仇由等部族攻邢侵卫,邢国国君出逃、卫国国君被杀。春秋首霸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团结宋、曹、邢、卫等诸侯国挫败鲜虞,有效巩固了东周王朝的北方疆域。
日前, 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此次展览选取了175件/套中山国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进行展出,其中行唐故郡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为首次展出。
中山国——这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又充满了神秘气息的的王国,它究竟从何处来?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在他的《平山墓葬群与中山国的文化》一文中这样写道:“中山不同于中原诸侯,它不属于华夏,而是北方少数民族白狄的国家,春秋时原称鲜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关于东周中山国的历史,传世文献记载有限且多有抵牾。晚清王先谦著《鲜虞中山国事表》,将中山国史料汇总疏证,但许多谜团仍未得到澄清。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发掘以后,出土的考古学资料揭开了中山国史探索的新局面。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本文列出明朝受封公爵功臣及外戚。部分公爵死后,追赠郡王。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死难功臣,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和县子,县男列表。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于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中新社记者 牛琳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神秘方式,漂流瓶成为航海时代人类跨文化交流的象征符号。投入大海的漂流瓶不知将漂向何方,被何人捡到,充满着未知、期待和浪漫。今年爆红网络的中山国文物守丘刻石,被网友称为来自2300多年前的“漂流瓶”。刻在它上面的短短19字藏着哪些秘密?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微游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燕赵传奇》“王厝时代”之“起落沉浮”带您感受中山国命运的跌宕这是一件出土于战国中山国王族墓葬的青铜戟。上矛、下戈,锋芒依然!它,或许见证过两千多年前,中山与魏、燕、齐、赵的征战。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老朱家的江山稳固,也为后世子孙扫平障碍,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在正史记载的“蓝玉案”中,朱元璋杀了一万多人,“胡惟庸案”中,受牵连致死者高达三万余人,在野史中也有“火烧庆功楼”的说法,在这些风波中,哪怕刘伯温也不能保全,但有一人却得以善终。
中新社石家庄10月30日电 题:解码两千多年前的神秘守丘刻石——专访河北博物院二级研究员刘卫华中新社记者 牛琳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神秘方式,漂流瓶成为航海时代人类跨文化交流的象征符号。投入大海的漂流瓶不知将漂向何方,被何人捡到,充满着未知、期待和浪漫。
新华社合肥5月11日电 最近,考古界最大的“网红”,莫过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这是经科学发掘,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目前,工作人员已从墓中提取出漆木器、青铜器等文物超过千件,令世人惊叹。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石家庄10月30日电 题:解码两千多年前的神秘守丘刻石——专访河北博物院二级研究员刘卫华中新社记者 牛琳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神秘方式,漂流瓶成为航海时代人类跨文化交流的象征符号。投入大海的漂流瓶不知将漂向何方,被何人捡到,充满着未知、期待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