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11时,我国首台超100千瓦的气动式海浪能发电装备“华清号”在江门新会下水。该装备由清华大学核心团队研发,交叉融通了海洋动力、能动工程、电机工程、智能控制、监控量测、机械制造等学科,获得授权专利18项,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可解决深远海能源供给难题。
来源:【人民日报】近日,由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能发电装置“华清号”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下水,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海浪能发电是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后,清洁能源领域的一条“新赛道”。
近年来,石油煤炭资源的缺乏已经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但想要发展,人类就不得不消耗能源。正因如此,面对必然会到来的能源危机,人类直接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开发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现在就连大海的波浪,也能成为一种动力,发电产能可达到风能的7倍!
茫茫大海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波浪能就是其中一种。11月1日,在烟台砣矶岛海域漂浮工作了388天后,一个高26米、重100吨,貌似烟囱的“大家伙”被正常回收并运回龙口港,它的学名是漂浮式波浪能独立电力系统。
岸海联动,江门规划建设美丽渔港,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图为沙堤渔港。“深中通道及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将打破地域区位短板,由东往西,为江门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项目、人才、资金及无限机遇。”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健华说。
我国在南海拥有众多岛屿和岛礁,如果想要在这些岛上长期驻守,必须要有完善的电力供应。有了电,很多事情就好办了,比如可以用电来淡化海水,给岛上的驻守官兵饮用,还可以在岛上种植一些蔬菜。有了电后,可以在岛上建立雷达基站和通讯基站,还能建设小型的修理车间,放些机床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光能,于是形成了光伏太阳能发电产业,提供了风能,于是形成了风力发电产业,但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更强大的水能——海浪,为什么却没形成类似的水能发电产业呢?
“深中通道及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将打破地域区位短板,由东往西,为江门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项目、人才、资金及无限机遇。”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健华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南海的争端和涛涛海水一样汹涌,以前有菲律宾船只赖在仁爱礁24年不走,如今又有美国频频充当搅屎棍,巴不得南海陷入战争,自己好收渔翁之利。
为超2万个终端提供“上天入海”通信的亚太6D通信卫星、行业级智能水下机器人平台、配备了3D运动补偿风机安装系统的半潜式风电安装专用船……在近日开幕的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和深圳国际海洋周活动上,代表中国的世界一流海洋新技术、新设备让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