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三个字如同病毒一般很快便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奇怪的装扮与夸张的发型也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16岁的罗福兴也在网络上出名,在一个个的杀马特群里称自己为杀马特教父,在杀马特鼎盛时期,甚至出现了几百个群,一个群中几千人,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然而却在不久之后迅速走向衰落,仿佛一阵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杀马特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少有人知到的是,杀马特群体背后,藏着的是中国最残酷的底层之痛。
假如一个国家有颜色,那么2008年的中国一定是五彩斑斓的。这不仅是指随处飘扬的奥运五环,那一年无论你走进公园、溜冰场还是网吧,眼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这些人有个共同的名字。杀马特。杀马特本是段被人遗忘的历史。
近日,潮新闻《有请当事人》采访到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出生于1995年的罗福兴有众多标签:留守儿童、“厂弟”、发型师、杀马特教父、艺术家等,在杀马特最鼎盛的时代,他一个人管理着二十几个家族群,被追捧为杀马特创始人。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没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春往事?90后00后的成长岁月中谁没有经历过一段名为——“杀马特”的“色彩斑斓”的“中二”时代。这群“杀马特”青年们在社交平台上集结,形成一个一个特立独行的“杀马特”家族。
杀马特文化的时间太短了,不足以形成文化潮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和规则变更太快了,只能是一个浪花,其实不仅是杀马特文化,很多文化,无论好的坏的都是昙花一现,说白了,只要奔跑的速度够快,那能听到的只有风声,军工一样,零几年只能在论坛上讨论航母,二十年后,我们已经三艘航母了,一样的道理。
杀马特是一个十分怀旧的话题。在孤独镇的头条号上推出“论杀马特的消亡”后,很快创造了十万+阅读和几百条评论。后来,小编发现,亮点总是在评论里,有一些也算是神评论。所以今天精选一些头条号网友的评论,以飨诸看客。
那时中国的平均网速只有100.9KB/s,最火爆的手机还像块砖头,如今春笋般不断涌出的网红们还尚显遥不可及,每个网民都在呼唤着那群人的名字,他们是“葬爱家族”,“洗剪吹”和“非主流”,也有人把他们统称为——“杀马特”。
曾几何时,走在大街上,总有那么几个黄毛的小伙。玩世不恭的表情,唏嘘的胡茬子,五块钱洗剪吹的发型。另外,他们必定还叼根烟头,哼着周杰伦的《双节棍》,穿着一双30块钱的没有商标的波鞋。最后,黄毛一脚踏入了巷子里的黑网吧。一入网吧深似海。你首先得有QQ的黄砖会员,装扮着华丽的虚拟空间。
说说当年的杀马特&非主流吧!你别说当年的非主流&杀马特说实话我在哪里都能见到过,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渐渐的消失了,小编我总结了一些:一丶来的快去的快,就好比你买衣服没有什么是最前端的,总是不断的在更新。二丶正常人来说没有几个喜欢那样的吧,老一辈的更是接受不了,接受不了所以就淘汰。
杀马特是90年代孩子的回忆,无论是推动杀马特兴起的一小撮孩子们,还是被杀马特影响的学生们。面对自己曾经的痴迷崇拜,不应泛起羞愧心理。用夸张的服饰妆发表达自己并不是错,大家只是习惯了从众心理。如果是不被大众认可,某些小众团体会因为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或源源不断的支持者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