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古木之编辑 | 古木之前言:尽管随母姓与新复姓都与“子随父姓”的传统背道而驰。但是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随母姓是在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家庭在面对生育需要时做出的战略抉择,而新复姓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所引起的思想变化。
作者|李弯湾看到一个网友的提问,她说,她家里有两个儿子,她就跟老公商量说让其中一个随母姓。现在小儿子都一岁多了,老公对两个孩子的态度相差特别大。为他为什么,他说“不是一个姓的喜欢不起来”,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听到这种说法,你信吗?
在秦汉以前姓氏是分开的,氏大于姓,氏族决定你是哪个族群,而姓可以变化,那么既然最早的姓氏是起源于母系氏族后来就过度给了男性呢,这就和打仗有关系了,比如现在有一个母系氏族都姓李,而同氏族是不能通婚的,所以要从别的氏族娶成年男性而自己氏族的成年男性都要嫁出去,ok这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氏族发展必然会打仗,那不能是男的在家带孩子,女的拎着棒子去打架,必然是男性出去打仗,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国家出现,完全是血缘认同,这个李姓氏族出征的有姓张的,姓王的,姓赵的,什么姓都有,这样一个军队和雇佣军也差不多了,根本没有凝聚力,而如果是去攻打自己的本来姓氏的部落就更不可能了,而这个时候一旦有个父系氏族就不一样了,大家一个姓,都有血缘关系,你敢打我哥我跟你玩命,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家一起上啊,打败他们,抢财富,抢女人啊,所以一旦部落之间发生冲突一定是最后父系氏族获胜,所以就开始了父系氏族延续。
“姓”字由“女生”组成,孩子是哪位女性所生,就随母姓什么,所以黄帝的母亲姓姬,黄帝姓姬,黄帝的儿子随黄帝的妻子姓,黄帝的孙子随黄帝的儿媳姓,所以,后人在整理黄帝子孙姓氏时,才出现了各种姓氏,被称源自黄帝姬姓。
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姓氏,表示家族血缘之符号,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许多的古姓都是女字旁或者是底,姓氏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比如说部落的名称,或者是部落首领的名字。
男性独拿冠姓权,是对男性本身的不尊重。把男性降格成舒服完就跑路的猪狗,需要给他绑定冠姓权利益才肯为家付出。所以,男女冠姓权均等,可随父姓可随母姓,这也是对男性的尊重,真正把你当人看。当然,如果男性承认自己像猪狗,也可以继续独拿冠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