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城市的喧嚣似乎也随着夜色逐渐沉淀,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一桩桩罪恶却在黑暗的角落里悄然发生,1996年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原本平凡的夜晚,却因为一起突如其来的命案,彻底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也揭开了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阴暗角落。
家人拿着呼格的照片 资料图片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18年后沉冤昭雪,而对错案办案人员的追责结果又引发不满。1996年,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女厕发生强奸杀人案。18岁的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凶手,被枪决。2005年,赵志红供认自己是该案真凶。2014年12月,内蒙古高院宣判呼格吉勒图无罪。
1996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世纪末的平淡一年,港台流行音乐席卷大陆,人们热衷于讨论着香港回归,互联网的浪潮还未席卷而来,一切似乎岁月静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声枪响,却将两个家庭拖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深渊,也揭开了中国司法史上沉重的一页——呼格吉勒图案。
海外网2015-11-12 10:45:10今天,有必要说说两个年轻的公民。一个是呼格吉勒图,内蒙古“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被冤杀的当事人。昨天凌晨5时,呼格吉勒图的骨灰被迁入离呼和浩特市区近30公里的新墓地安葬。
在我国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是很发达,刑事侦查技术更是落后。为了尽快结案,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面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与摧残,受害人为了不受折磨,供出根本不存在的犯罪事实,最后的结果是产生冤、假、错案,违背了人伦道德和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枪没打死,第二枪脑瓜破碎当场死亡,到了火葬场死者的右眼还一直睁着,死不瞑目。当晚呼格吉勒图路过此处,听到女厕内隐约有人喊救命,于是他赶忙跑回宿舍叫了自己的同事闫峰一同查看,当他再次赶到厕所内,眼前的一幕令他傻眼了,一女子赤裸倒在厕所内,已经死亡。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北京11月28日专电(记者 易艳刚)备受关注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正式启动再审程序。时隔18年后,一桩陈案再审,殊为不易。在此过程中,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所写的5篇情况反映,引起高层重视,让呼格吉勒图的家人看到了正义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