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向英语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艾黎充分发挥自己具有深厚中国文化修养的优势,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文,在英语世界传播。在学习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中,艾黎了解了杜甫,他对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诗人推崇备至。杜甫的诗歌与精神也对艾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爱一个人的时候希望他一直活着,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又希望他死去,孔子认为,有着这样心理活动的人,本身就生活在困惑当中。
刘学锴,1933年生,浙江松阳人。著有《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传论》《李商隐诗歌接受史》《温庭筠全集校注》《温庭筠传论》《唐诗选注评鉴》等。另发表专题论文多篇,较有代表性者,收入《唐音浅尝集》一书。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杜甫的诗歌艺术让世人极为推崇。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曾经在名人大讲堂主讲时谈及杜诗的艺术成就:相比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很难被模仿,因为其诗句都是千锤百炼而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军人的忠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军人的担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军人的意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军人的决心。“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是军人的情怀。
中国当代独立学者,社会评论家,书法家司马南三十九幅最新经典书法作品赏析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