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泉 琼达卓嘎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救灾一线,有四双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双手,是消防救援人员满是泥土的手。7日下午,定日县措果乡吉翁村,海拔4100米以上。震后的大地尘土飞扬,断壁残垣中,红色的身影正在行动。
本报记者 袁 泉 琼达卓嘎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救灾一线,有四双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双手,是消防救援人员满是泥土的手。7日下午,定日县措果乡吉翁村,海拔4100米以上。震后的大地尘土飞扬,断壁残垣中,红色的身影正在行动。
来源:人民日报 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救灾一线,有四双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双手,是消防救援人员满是泥土的手。7日下午,定日县措果乡吉翁村,海拔4100米以上。震后的大地尘土飞扬,断壁残垣中,红色的身影正在行动。
编者按:又是一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5年。从救援到重建,从陌生到连接,许许多多的四川人因此和浙江人结下缘分,开启双向奔赴,甚至有些人的生活就此转向,换了人生赛道。这一刻,让我们记录其中几位的历程和心路。
人民日报记者 袁泉 琼达卓嘎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救灾一线,有四双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双手,是消防救援人员满是泥土的手。7日下午,定日县措果乡吉翁村,海拔4100米以上。震后的大地尘土飞扬,断壁残垣中,红色的身影正在行动。
来源:【新甘肃】【积石成山 致敬榜样】在救援一线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誓言——记“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王伟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作为第一批增援力量,我们到达受灾村庄迅速展开人员搜救工作。”回忆起参与积石山县6.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无数平凡人挺身而出,用爱与责任书写着温暖篇章,马雨生便是其中一员。作为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马雨生在灾难中逆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冉忆豪:肩抗责任 无畏逆行面对突如其来的定日地震,正在休假的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波密中队消防员冉忆豪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向单位请求奔赴前线,投身地震救援行动之中。1000多公里的距离,两天两夜的星夜兼程,冉忆豪抵达后第一时间与救援队伍会合,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援行动中。
原标题:在救援一线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誓言——记“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王伟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作为第一批增援力量,我们到达受灾村庄迅速展开人员搜救工作。”回忆起参与积石山县6.
来源:【人民日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救灾一线,有四双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双手,是消防救援人员满是泥土的手。7日下午,定日县措果乡吉翁村,海拔4100米以上。震后的大地尘土飞扬,断壁残垣中,红色的身影正在行动。
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救灾一线,有四双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双手,是消防救援人员满是泥土的手。7日下午,定日县措果乡吉翁村,海拔4100米以上。震后的大地尘土飞扬,断壁残垣中,红色的身影正在行动。
对于英雄,你怎么定义?在古代,人们将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人称之为英雄。在战争年代,用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国家的人也是英雄。那么在和平年代,还需要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和平年代里依旧需要英雄,各行各业里都有英雄。
1月7日,救援人员在定日县长所乡班久村进行搜救。胡子奎/摄(新华社发)西藏森林消防总队日喀则市森林消防大队00后消防员米玛次仁和另外4名95后队友是最早一批抵达西藏震中的专业救援人员,到震区不到1小时,这群年轻人从废墟下救出了一名被困人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邱魏红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刘胤衡 记者王鑫昕)“虽然这里被大火侵蚀,满目疮痍,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守护下,这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5月4日,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的扎西曲批和队友们一起来到甘孜州雅江县两河口镇开展防火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