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很早就走进了诗人的歌咏中,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100多种生活在3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动物,305篇中有11篇17次提到了老虎,或描述老虎的凶猛,或倾慕如虎猛士的威武,或记录以虎为名的正直能臣,或以虎比喻生存环境的险恶,以“虎”寄情寓意、比兴言志,将远古先民对于老虎的喜爱通过诗人之口,传唱到了今天。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辍,弟子多有愠色。孔子召他们乃逐个问:“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说恐怕我们还不够仁,所以才不能取得国君的信任;恐怕我们还不够智慧,所以才没有国君听我们的。
【猛虎行】南朝宋·谢惠连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人谓客行乐,客行苦伤心。【遣兴】唐·杜甫猛虎冯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光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猛虎词】唐·储光羲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
小成语,大智慧,《庄子》一书里面的成语的收集整理解析已经大功告成,自开始以来,我每次完成一篇短文,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如今三十三篇里的成语,已经一网打尽,但这三十三篇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成语,还没有时间细数,还需要作进一步统计整理。
大家好,我是雅风,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聆听。在第54章,老子给我们讲了善于守道、善于立德的人建立德性的过程;在接下来的第55章,老子再次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赞美具有深厚大德的人。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shì,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老子在《道德经》第50章给出明确答案。在这一章里,老子列出三种生命状态,论述了世人对待生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结局:一是“生生之厚”——过分供养生命或贪图生活享受,其后果是“之于死地”——走向死亡;一是“善摄生”——善于摄养生命,其结果是“无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