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麋鹿保护成果被誉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近日笔者走进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听,这呦呦鹿鸣野生动物是与人类共生于地球家园的伙伴,野生动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是中国赠送朱鹮“友友”“洋洋”抵达日本25周年。“如今,在日本繁殖出生的朱鹮都是中国朱鹮的后代。可以说,是‘友友’和‘洋洋’拯救了日本的朱鹮种群。”日本新潟大学佐渡自然共生科学中心所长永田尚志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徐浩煊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让我们把视野投向珍稀动物众多的四川。四川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众多。据省林草局数据,目前四川省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300余种,包括东方白鹳、大熊猫、雪豹等。
中国6种“牢底坐穿兽”,每一种都十分珍稀,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稀少。这种牛是所有牛科动物中最大的,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包括西藏的野牦牛都比不了它,体重可达到1.5吨,肩高有1.9—2.3米,野外很少有天敌,只有孟加拉虎能够捕食它。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6月20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从21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和优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该物种从“濒危”等级调降为“易危”等级。
12月7日,四川青川县迎来了一幕难得的自然奇观——7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在此现身。据介绍,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和“吉祥之鸟”。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朱鹮12月7日下午,青川县摄影爱好者在该县北部拍摄到一组朱鹮飞行、觅食以及嬉戏的珍贵画面。
2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在查看超短波传输红外相机时,发现架设在该县大川镇的红外相机在2月9日拍摄到两只羚牛雪地“顶牛”的珍贵画面。羚牛“打架”视频截图画面中,两只羚牛体格健硕,牛角相抵,激起阵阵雪雾。
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候鸟日,今年的世界候鸟日为5月11日和10月12日,以配合不同半球鸟类迁徙的周期性。今年世界候鸟日的主题是“保护昆虫,保护鸟类”。昆虫是许多候鸟的重要能量来源,在繁殖地和鸟类迁徙路线上影响着鸟类的生存。
初夏,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近万只遗鸥聚集在四面环水的湖心岛上孵卵,大量雏鸟陆续破壳而出。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红碱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来这里繁育后代的遗鸥数量逐年增加。地处毛乌素沙地的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大熊猫是中国人民的“国宝”,也是全球珍稀野生动物的旗舰物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今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开展了新一轮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还将与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开展新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