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了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结果:在移植前一周向活体肝移植接受者输注来自捐献者的免疫细胞是可行且安全的,并且可能使接受者成功摆脱免疫抑制剂,而不会排斥移植的器官。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6月27日电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6日援引学术新闻媒体“The Conversation”的文章称,尽管对于肾脏移植的需求量巨大,但在美国,来自非裔捐献者的肾脏更有可能遭到“丢弃”,原因在于存在缺陷的器官移植系统。
以上内容来自:Xiaojie Gan, Jian Gu, Zheng Ju, Ling Lu. Diverse Roles of Immune Cells in Transplant Rejection and Immune Tolerance . Engineering, 2022, 10: 44-56.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器官移植总数不及总体需求的10%,器官移植等待者远远多于可供移植的器官。有数据显示,我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8.36,即平均8.36个人只有1个人能够获得器官,捐献器官供需矛盾依然严峻。
5月1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倍成教授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将10基因编辑供体猪的肝脏移植给一位71岁的肝癌患者,术后第7天患者能下地自由活动,没有出现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恢复正常。这次手术,开创了基因编辑猪异种肝移植的先河。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移植免疫排斥始终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障碍。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未来科学实验室转化免疫学团队教授杨永广和孙天盟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最新成果。
全球首例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仲团队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团队成功将一只8基因编辑猪的肝脏及肾脏同时移植到一位脑死亡患者体内属全球首例本次研究成功证实了基因编辑猪器官在人类器官联合移植中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改进异种移植技术奠定了重要基
新华社洛杉矶3月29日电 记者手记|异种器官移植离实用还有多远新华社记者谭晶晶近日,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成功为一名男性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特殊移植手术,将经基因编辑的猪肾脏移植入其体内。院方称,这名男子术后恢复良好,预计很快出院。
提及器官移植,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肾移植、心脏移植和肝移植。其特点是保留移植器官的部分或全部外形轮廓及内部解剖结构,带有主要的血供和管道主干,通过吻合技术实现血流再通,移植器官从切取到植入期间始终保持活力。
说到器官移植一词,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现如今我国的肾移植、肝移植、肺移植甚至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都已进入世界前列,但移植之路发展至今实属不易,因为在2015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也就是说以前移植大部分的移植器官都来源于死囚身上,看到这或许有的人会感到震惊,我觉得也正常,因为我以前也不清楚,直到医学院毕业去实习的时候有次和一位大外科主任打下手做手术时,老师们在聊天时谈起,器官移植那些事,今天我来和大家唠唠。
在过去28个月里,全球共进行了5例活人接受异种器官移植手术,移植器官包括心脏、肾脏和肝脏,其中4例来自美国、1例来自中国,它们都是基于“同情使用”原则而实施,用于病情严重或有生命危险、没有有效疗法选择的患者。
据美国媒体报道,9月中旬美国众议院小组委员会,召开了一场关于美国器官移植产业的听证会,会上报出了美国器官移植系统令人震惊的内幕,那就是美国各州的器官采集组织大量的从活人身上强摘器官,而受害者的呼救和哭泣则被器官采集组织者视为“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