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随便搜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码,甚至身份证号与姓名不须匹配,就能通过“实名认证”。家长:10岁儿子沉迷《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防不了3月19日,法制晚报报道了山西临猗县一农民辛苦卖桃给女儿攒下6600元大学学费,却被11岁儿子偷走充值了《王者荣耀》一事。
根据线索,8月上旬,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游戏公司多年前就已推出防沉迷系统,我国法律也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网游类商品,但在一些电商购物平台和社交软件上的成人实名制网游账号买卖,成了规避“防沉迷”的灰色地带。
人脸信息作为人体的生物特征之一,和指纹、DNA一样,已经成为证明和识别身份的重要手段。那么一个人的“脸”值多少钱?在个人信息频繁使用的时代,你的“脸”也可以成为被买卖的商品,而且,可能并不值钱……游戏迷做起“出租账号”买卖杨某某是个游戏迷,深谙网络游戏的各种门道。
近日,针对社会反映的未成年人过多过度使用网络游戏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时段时长、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要求、加强对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提出多项举措。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用户必须实名注
《起底“防沉迷”黑灰产》系列报道②去年以来,应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网络游戏服务平台不断优化电子身份认证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除要求他们用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注册游戏账号外,部分企业还打造了多重“人脸验证”关卡,严防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登录游戏。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何金蓝“今年以来已接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相关咨询500余件,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占比超过60%,充值金额万元以上的非常普遍。”这是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陈强日前对记者透露的数据。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此外通知还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吴涛)“春节假期我玩了7天游戏,你是这样吗?”有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超5亿,即每2个网民中就有1个玩网络游戏。 这么多游戏用户,其中有多少是未成年人?现在一些游戏厂商号称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真在起作用吗? 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