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对70后、80后的父母来说,几乎承包了我们的整个童年。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一个无家可归,以流浪为生的孩子,它衣食无着,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擦过皮鞋,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张乐平先生孩子的事情需要我们经常关心。我们还有一种习惯也不好,这就是过什么节才想到什么,“三八”想到妇女,“五四”想到青年,“教师节”想到教师,“护士节”想到护士;节一过,任务似乎也完成了,一切还是老样子。今年的“六一”节是不是也会这样呢?我不想预测。
《三毛流浪记》讲述了一个旧中国在上海流浪儿童的悲惨生活,在1949年10月1日作为贺礼片在全国公开上映,电影上映后连放两个月,依旧场场爆满,是新中国第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出了新中国第一个最具影响力的童星。
三毛,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画笔下的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化人物,通过这个人物折射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千万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这套书是中学时期逛旧书摊时候购买的,当时老板一本要价5角钱,一套10本,花了我5元巨款。
9月7日下午3时,经典儿童电影《三毛流浪记》将与粉丝们线上有约。1949年问世的儿童电影《三毛流浪记》,改编自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同名连环画,由赵明、严恭执导,阳翰笙编剧,王龙基主演,影片讲述了小男孩三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上海独自生活的困苦与辛酸,展现了旧社会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
三毛流浪记的故事还是小时候在黑白电视上看过,不过长大后那点记忆也变得模糊了,最近在家翻阅整理书籍,在一角落里放着一本闲书,时间都给它的上面镀了一层灰尘,许是许久未打开了,拿起轻轻掸了掸灰,露出了它的名字《三毛流浪记》。
解放前的上海滩,漫画家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风靡大街小巷,精灵古怪的“小三毛”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在众多版本中,1949年由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三毛流浪记》是最早的一版,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故事片,也是被很多人认为是最贴近漫画原作的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