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邯郸城是赵氏家族一支小宗的领地,领主是赵午,也称邯郸午,赵鞅攻打卫国,卫国献上500户人口,暂居在邯郸城,晋阳城修建好后,赵鞅想把这500户人口迁到晋阳,赵午答应了,但赵午的族人不同意,赵午请求延缓几天迁移,赵鞅认为赵午不愿意,就把他杀了,由此引发了邯郸城的赵氏小宗联合中行氏和范氏对赵氏的战争。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境内还有小国中山国。
公元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遂建立赵国,成立初期的赵国,并没有像魏国一样出道即巅峰般的存在,反而是默默无闻,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三竟联盟,多次配合魏国出兵作战,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由于赵国偏北,并未得到很大好处。
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和山西五省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而河套平原就分布在这个“几字湾”的沿线上。水往低处流,河流两岸必然要高出河道中央,黄河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弯曲的走向,必然是受到两侧山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