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漳州市人社局选送的微雕制作技艺入选“最受欢迎的八闽绝技”。我国微雕艺术历史悠久。微雕技艺以其精细入微、巧夺天工的特点,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2022年,微雕被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傅抱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以其独特的艺术天赋和创新精神,为篆刻领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傅抱石在其篆刻生涯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微雕艺术,细字边款篆刻,这是篆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无人能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晨 李苗2024年12月,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申遗成功。刚刚到来的蛇年,也成为了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济南微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每到过年过节都会创作作品。为了迎接蛇年,他创作了微雕作品——《金蛇纳福》。
古文《核舟记》中明代奇巧人王叔远在核舟上雕刻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的情景令人啧啧称奇而在三元区小蕉村也有这样一位微雕手工艺人他就是三明工匠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微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毛祚胜毛氏微雕技艺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艺术形式,刻画时全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
3月11日,邹炎赤在核雕创作。在传统雕刻工艺中,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蒙阴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炎赤核雕独树一帜,经他妙手下,颗颗果核化为艺术珍品。 邹炎赤精挑细选桃核、菩提子、橄榄核等,质地坚实纹理独特,为核雕奠定完美基础 。
来源:中新社 2023年4月21日,兰州“80后”艺人阮熙越查看雕刻好图案的葫芦。出生于刻葫芦世家的阮熙越是兰州阮氏雕刻葫芦艺术第四代传人,雕刻技艺精湛,以刀和针为工具,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刻好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图案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其主要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
王天明从事微雕艺术创作已有30余年,他的微雕技艺有三绝:微书、微画、微型工艺,擅长“以小见大”,在微小物体上悉心雕刻。2016年,济南市济南微雕入选山东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济南微雕”在历代微雕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而形成的独具济南特色的微雕风格。
构图、雕刻、着墨……阮氏葫芦艺术馆内,年轻的阮熙越伏在案头,用刻刀在葫芦上画出祥云图案,“葫芦是大自然馈赠的材料,葫芦微雕玩的就是细致”。从母亲手里接棒前行的阮熙越,如今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阮氏微雕葫芦技艺传承人。
西安核雕艺人黄树立正在雕刻作品。 受访者供图黄树立雕刻时所用的工具。 受访者供图 黄树立核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黄树立核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黄树立核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黄树立核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黄树立核雕作品。
核雕体微艺精,纹路分明。受访者供图洪仁威的作品《十二生肖》。受访者供图核雕技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微雕艺术的典范。主要利用桃核、橄榄核等果核进行雕刻,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于明清进入全盛时期。近日,记者走进雷城文化老街大新路,探访雷州文化与传统核雕技艺相碰撞融合的故事。
大洋网讯 7月1日,广州市番禺区大岭红色文化核雕馆开馆仪式暨“番禺区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岭村党建文化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石楼镇大岭村举行,以党建引领非遗核雕技艺传承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雕工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上海张园石库门老房子中,一场中法工艺间的精彩对话正在进行。十几张长桌摆开,一边坐着中国工艺大师,一边坐着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世家工艺大师。刺绣、雕刻、调香……工艺大师们用手中技艺跨越文化隔阂,形成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