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僧,在大家的印象里普遍都是淡定超然的,他们不为外物所动,可以孤独地伴着青灯古佛。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高僧都对于外物不屑一顾,就像南宋高僧济公,他一生并不受佛家的戒律拘束,喜好酒肉,行为举止也似癫似狂。但没有人能否认他在佛法上取得的成就,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便是对他最好的认可。
那一段有闲读书的日子,读了几本白落梅的书,除了多愁善感的纳兰容若,便是《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读的最深。她以禅为经,以诗为纬,编织出了一幅最为清丽的画面,其味也淡雅,其韵也悠长,其理也深刻,其句也通俗。
而除此以外亦有着不计其数的“假和尚”他们投身于寺庙并不为清修,只是图谋一个避身之所,对于寺庙清规戒律他们视之无物,甚至于其中有人寄身于荒郊野寺之中,谋财害命,由此“宁可夜宿坟地,不能夜宿庙宇。”但是在“假和尚”与真僧人之间却另有一种存在,他们被称之为“花和尚”。一、一位花和尚。提起“花和尚”这一称谓,估计绝大多数人下意识想到的便是《水浒传》当中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
志明和尚是出家人,关于他的出身,没有太多记载,只有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司札吏》中记载了他的传奇:“牛首山一僧,自名铁汉,又名铁屎。有诗四十首,见者无不绝倒。自镂印章二,一曰‘混帐行子’,一曰‘老实泼皮’。”
他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给人一种胖墩墩的可爱老人的印象,所以人亦称“欢喜和尚”,也有人将布袋和尚视作财神来供奉。有一次,他帮人插秧,随口吟出一首《插秧诗》,短短四句话,道出人生真谛,越读越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