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不少人感到费解“momo”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年轻人的互联网面具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最近,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这个momo并非哪一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
□覃雨轩(广西大学)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一段时间以来,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其实,“momo”并非某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
评论区突然来了几位表达欲望异常旺盛的读者,不管哪篇文章,他们都会留言,但发言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就好像这几位名叫“momo”“神经蛙”或者“哄哄”的读者集体罹患了精神分裂,常常在脑海里左右互搏,当然事实显然不是。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期刊《中国青年研究》刊发了一篇题为《隐匿即显露:青年匿名社交的平台、动因及展演》的研究文章,探究当代青年匿名社交的特点及其背后的青年文化。
圆脑袋、小爪爪,脸上还带着一团腮红。你有没有在社交平台上见过这只粉色小恐龙?↓头像整齐、昵称统一,momo们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活跃于各个社交平台。有网友调侃:如今的互联网海域,随便丢块石头,都能砸中好几个momo。▼网友自制“mo口普查统计”那么问题来了,momo到底是谁?
头像和昵称,是人们在信息不完全透明的社交平台上用来彰显自身个性的方式,方便与其他人区别开来。追根溯源,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本是微信原创表情包系列IP之一,通过微信账号登录外部软件时,momo是默认昵称之一。
所谓“momo”,并不特指某个人,而是一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用户,用着同样的头像和网名。随机点开几个“momo”的账号,有的是分享制作思维导图的学习博主,有的是分享化妆好物的美妆博主,有的则是分享美食、美景的生活博主,每位博主的主页都很有个性,但套上粉色头像加“momo”的名字,一旦给其他人留言或是点赞,便也一时难分彼此。
当前,在熟人、半熟人社交已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主导方式之后,Momo所代表的匿名社交又引发潮流。Momo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应用复归,而是用户对于网络匿名功能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区别于前期阶段的匿名应用,可将这一潮流命名为“再度匿名”。
原标题:化身“粉色恐龙”逃避熟人和算法追踪(引题)社交平台上的“momo”是谁?(主题)北京晚报记者 孙奇茹头像整齐、昵称统一,很难被人们辨别出具体的身份信息,如今,一群叫“momo”的年轻人活跃于各个社交平台。
那么,让我们一起期待2023年最新的茶杯十大品牌排行榜吧!TOMIC特美刻日用品有限公司TOMIC Houseware Co. Ltd,系享誉国际已百年之英国知名高真空系列产品品牌TOMIC家族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