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以后,蒋介石已经败得一塌糊涂,可他依旧不死心,还是四处寻找解放军,妄图要做垂死挣扎。蒋介石可能是不甘心就这样认输,面对装备简陋,人数又少的解放军,他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一再犹豫,直到淮海战役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才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该考虑先保命这一步了。
在经过近两年的谈判拉锯战等待后,其中有1.4万人没选择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而是选择去往台湾。或许是觉得用志愿军2.2万人换回美籍4千战俘不划算,亦或是觉得留下志愿军方便以后抹黑丑化中国形象,美国政客扣留志愿军,在谈判桌上拖延时间,意图炮制出战俘们不愿遣返的假象。
194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迁移,就是国民党大撤退。“国民党被共产党击败,国民政府带领200万残兵、难民来到台湾。”时年41岁的哈佛大学教授、中国史专家、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的好友费正清不无讽刺地写道。200万是没有,120万倒是有的。
渡江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决定撤往台湾。“国民党的战士们,我们很快就会返回大陆,我一定会把你们带回来”,这是蒋介石在动员士兵前去台湾时说的话。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兵源不足,在各地抓了不少壮丁。为了保证反攻的顺利,蒋介石把抓来的壮丁看作救命稻草,因此他必须劝说他们一同前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