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在持续3年的主动权益基金震荡中,被动指数基金逆袭,2025年3月中国ETF规模已突破3.8万亿元。指数基金的浪潮正在重塑资管行业格局。在这场主动与被动投资的博弈中,指数基金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避风港”。
近期,资金仍在持续借道ETF基金流入A股,ETF场内份额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分析称,今年A股存在结构性机会,其中一条主线是新基建,如5G、数据中心、云计算;另一条是自主可控产业链,包括半导体、计算机、操作系统等。
历史上,每一轮产业升级中都蕴含着丰厚的投资机会,如20世纪70至90年代的半导体产业、21世纪10年代移动互联网产业等。当下,中国经济迈入新一轮供给创新、产业升级周期,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风口?
继上周五国有资本入场后,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560170.OF,下称“南方央企科技ETF”)盘中交投持续活跃,周一再度逆势上扬,成交额创上市来次高。12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南方央企科技ETF盘中交投持续活跃,当日成交额达到3.20亿元人民币,超越上周五2.
每经编辑:叶峰日前,3只央企科技引领指数ETF产品均结束募集,其中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560170)率先6月15日提前结束募集并启动配售,有效认购申请超过募集规模上限20亿元,配售比例为95.
10月以来,科技类ETF成为各路资金的宠儿,相关ETF份额增至近1.3万亿份。科创板、医疗、新能源等ETF占据份额增长榜前茅。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可关注市场交易的“反转因子”,目前赔率较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电子、医疗、计算机。
7月以来,权益基金发行火爆,除了主动型产品,热门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也受到资金热捧。6月份,科技主题ETF审批在暂停5个月后获重启,年初申报的华宝中证电子50ETF、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ETF同时于6月8日获批,相关公司很快启动发行。
科技浪潮席卷全球,借助科技ETF投资,正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2月17日,13只科创板综合ETF同步发行。多位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科创综指ETF将吸引更多资金关注“硬科技”产业,也是投资者捕捉科创板市场投资机会的重要工具。“硬科技”领域正在迎来增量资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 广州报道 “硬科技”领域正在迎来增量资金。2月17日,13只科创板综合ETF同步发行。其中,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率先完成了20亿份的募集目标,提前结束募集。其原本计划于2月21日结束募集。
而泛科技ETF不仅涨幅可观,且持续展现吸金能力,年内净流入近230亿元,管理规模超过3200亿元。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中长期看,科技创新正在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泛科技ETF布局契合时代发展主线,是“坡长雪厚”、长期有活力的投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