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动迁居民来说,最最最关心的事情,应当就是最终到手能拿到多少动迁款了。当前上海房屋动迁采用“数砖头”为主,“数人头”为辅的补偿方式,简单来说,房屋征收补偿款是按照被征收房屋的面积、类型、评估价格等房屋因素确定,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再与房屋内的户籍情况挂钩。
在车水马龙的武宁路一侧,老旧低矮的普陀一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是始建于1958年的小区,大多是四至六家合用厨卫的不成套房型。60多年过去,老旧的设施、逼仄的环境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过,这一切很快即将成为历史。
根据《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应当由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签订。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以征收决定作出之日合法有效的房地产权证、租用公房凭证、公有非居住房屋租赁合同计户,按户进行补偿。被征收人以房地产权证所载明的所有人为准,公有
上海公房动迁案件做得多了之后,会发现此类案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一是有无动迁份额,另一个是有多少动迁份额。因为第一个问题直接决定有无资格分割动迁款,因此我之前有很多文章都是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的。但是,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动迁款具体又应该如何分割?
以往的旧改征收,通常有房屋评估价格、价格补贴、以及套型面积保底这三块内容,也就是旧改常说的“三块砖头”,而此次瑞康里进行中的城市更新试点,则有很大的不同,不少瑞康里的居民算算账,觉得似乎不太划算,还有居民家里房子小人口多,换房确实有困难。
去年,上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全面收官,上海进入了“两旧一村”城市更新的关键时期。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之地,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之中,如何实现人民生活改善与历史文脉传承的协同共进,如何既能留住记忆,又能绘就新时代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