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99式双发轻型轰炸机是日本深受苏联SB-2快速轰炸机影响而研发的产物,在研发成功之初,该机凭借优异的速度和低空突防能力,在中国战场乃至太平洋战场初期大肆狂轰滥炸,成为日本最为依仗的近程支援轰炸机,可谓是逞凶一时。
1939年日本中岛飞机公司经理中岛知久平提出研制一种Z型机计划。该飞机是种洲际轰炸机,计划安装6台5000马力大功率发动,最大飞行速度770公里/小时,飞行高度13000米,航程15000公里,有三种机型:第一种是轰炸机,载20吨炸弹。
不过20年代末期,日本陆军开始谋划对菲律宾的远程轰炸,同时又听说苏联正在研制4发的TB-3重型轰炸机,既然有人已经吃了螃蟹,而且这个吃螃蟹的国家航空工业也不必日本强多少,因此日本陆军也决定研制一款4发重型轰炸机,这项工作被摊派给了三菱重工。
在上世纪20年代末,日本三菱公司的代表在德国容克斯公司看到了G.38大型4发运输机,容克斯公司又提出进一步的设想,计划将G.38发展成军用轰炸机/运输机,名为K.51,三菱代表对军用设计很感兴趣,恰好德国航空部不接受K.51,容克斯公司便和三菱公司展开了合作。
注:为阅读方便,本文按生产公司、型号进行排列,有7433字,图片56张,建议收藏便于查阅。因为日军自己的编号过于复杂,还有不同年代的规则,为了通俗易懂,所以所以编者采取常用编号与代号(机型编号后的英文名称为盟军代号),需要深入的友友可以自行查阅对照。
注:为阅读方便,本文按生产公司、型号进行排列,有6546字,图片51张,建议收藏便于查阅。因为日军自己的编号过于复杂,还有不同年代的规则,为了通俗易懂,所以所以编者采取常用编号与代号,需要深入的友友可以自行查阅对照。
美国空军已经在军演中实际演练了“速龙”快速打击武器系统,由于美军的成功,也日本蠢蠢欲动,跟日本媒体《日本时报》披露的消息,日本已经规划改进C-2军用运输机,从而参考美军的“速龙”快速打击武器系统,实现军用运输机投放远攻巡航导弹的作战任务,因此日本已经颇有建造战略轰炸机的节奏。
B-17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机身的4发重型轰炸机,也是极为有效的轰炸武器。不但能飞得更高,更在战争中中投下了比任何美军机种都多的炸弹。总计在整个战争之中,B-17机群一共在欧陆丢下了640,000吨的弹药,超过所有美军轰炸机投掷量的40%。
B-17“飞行堡垒”轰炸机,这是全球第一款全金属结构机身轰炸机,四发下单翼常规气动布局。中岛G8N“连山”重型轰炸机如果在1943年能够顺利批量生产,那么对于美军来说还有一战之力多少构成点威胁,但时间不等人想法再多没有国力支撑“连山”终归消逝。
二战期间日本工业生产能力远不如西方大国,但当时在整个亚洲却是最强的,在军事方面很重视战舰和飞机的发展,虽然当时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但飞机种类却很全,我们可能通过影视了解到二战日军最常用的战机是零式、九六式、九七式等,但在二战历史上,日军的飞机型号要远比这多。
为了守护日本的海空,日本海军投入了大量精力,调动了极其有限资源用于研制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战斗机。到日本战败时,日本只完成了1架震电原型机,接近完成的2、3号机被技术人员焚毁,至此日本的鸭翼梦化作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