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村里人吃了晚饭,在街上坐着聊天,总能看见一个女的扛着装酸枣袋子往家中走去。憨憨的名字可不是村里人起的,是母亲从小看见她老实本分,能干活,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罪,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默默独自承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腰)”,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这无疑是无数胖子的心声!古人常说“过午不食”,这成为一部分减肥者采用的减肥方式,但也有人疑惑,“午”到底是几点?这样减肥科学吗?
“过午不食”真的科学吗?“过午不食”这一源自佛教戒律的古老生活习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这个习惯的核心是,从午时(即11:00—13:00)起不再进食,目的是通过减少晚餐的摄入量,实现身心健康的双重提升。
吴先生今年32岁,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压力大,每天暴饮暴食又缺乏运动,整个人跟充了气一般的“膨胀”。去年家里给他安排了几次相亲,但无一例外都是嫌弃他太胖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减肥,特地去公司楼下的健身房办了张卡,每天运动的汗流浃背的。
传统上有一种说法叫做“过午不食,百病不生”,意指午后停止进食能够预防多种疾病。对于这个观点,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一直存在争议。近期有一项研究给出了新的解读,认为将“过午不食”理解为“下午5点后不再进食”更为恰当。
小丽今年28岁,再过几个月,她就要跟相爱3年的男友一起举行婚礼了。上周,她和男友一起去试婚纱,结果发现,按照她现在的体重,很多好看的婚纱都穿不上去,于是她决定从这周开始减肥。平时小丽的工作很忙,所以肯定不可能抽时间去健身房锻炼,锻炼这条路不行,小丽就决定从饮食上控制。
但也有人疑惑,这样减肥科学吗?会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4月21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教授张惠杰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限制热量联合限时饮食和单纯限制热量在减重作用的临床研究”的研究论文。
随着养生的日益兴起,养生方法也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像少吃多餐、过午不食等,都是近些年很流行的饮食养生法。也确实有研究表明,过午不食有降体重、控血糖等好处,但这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对于很多普通朋友来说,晚餐仍然必不可少。那么,哪些人不适合过午不食?一顿健康的晚餐又应该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