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机器人拧螺丝、搬货箱、折叠衣物……在刚结束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600多件机器人创新产品轮番亮相,让世界窥见了机器人世界的未来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产出工业机器人超过30万套,仅7月当月产量就同比增长了19.
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成功3D打印出史上第一台一体成型的液压动力机器人。完全由机器人为我们倒茶送水,拖地捶背的时代之所以迟迟没有来到,主要原因很简单——造个机器人太费劲了。
潮新闻 记者 叶星辰 李超然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阵列 记者 李超然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人形机器人的畅想。在今年奥斯卡入围动画《机器人之梦》中,孤独的小狗为自己买了一台机器人,在偌大的城市中互相依靠,彼此温暖,机器人最终也获得了复杂的情感。
近日,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获批。两大省级平台相继获批,安徽剑指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决心不小。在此之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5月末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9月24日上午,以“工业聚能,新质领航”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次工博会的“人形机器人专区”重点展示了协作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各个环节的应用,全面展现了该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新时达机器人工厂,看到的是车间内开足马力赶生产的忙碌场景。智能、高效的“机器人”员工正在将来自浙江温州的轴承、衢州的伺服电机、苏州的谐波减速器精准集成,仅需12分钟就能下线一台“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这样的“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已出货近3200台。
中新网上海5月24日电 (李秋莹 谢梦圆)“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正在迎来黄金时代。”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总裁梁锐说,“中国连续10年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最大市场,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在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外资厂商有更多交锋的机会。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内,一台弧焊机器人刚刚下线,正进行72小时满载满速热身测试,即将交付汽车产线焊装场景。这台机器人颇为特别,其轴承来自温州,伺服电机产地衢州,减速机则为苏州出品,机器人本体及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均不出苏浙沪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机器人产业作为其中的关键通用目的技术,正在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向着云化、智能化、协同化等方向演进。立足普陀,面向长三角。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承担着上海机器人研发与成果转化功能性平台的重要职责。
记者23日走进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时,一台弧焊机器人刚刚下线,即将交付汽车生产线焊装使用。这款工业机器人是地地道道的长三角“本地人”,控制器用上海的、伺服电机用浙江的、减速器用江苏的、壳体用安徽的,各级零部件供应商均不出沪苏浙皖,全部为长三角制造。
作为绍兴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普洛斯绍兴环普产业园二期日前迎来了全球高端消费电子与智能制造公司——追觅科技,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园区内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也为区域高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
人民网滁州1月10日电 (记者周坤)轰隆隆、轰隆隆……1月9日,在安徽恒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十几台造型各异的工程机器人在工作人员操作下依次出厂,它们如同即将远征的行军队伍,“整装待发”走向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