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对一架中国新型无人机的设计很感兴趣,评论太精彩。根据现场报道来看,这款无人机大得吓人,最大起飞重量 - 7.8吨,最大载重 - 300/2000kg, 燃料储备 - 3.42 /1.72吨,停留在空中 - 20/8小时,飞行距离 - 12000/4500公里,相当于洲际导弹的射程。
我们看不见时间,但可以看见时间的力量。筑路架桥,周行八方,十年来,中国基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从货物往来顺畅到出行舒适便利,从能源结构改变到绿色低碳发展。今天,我们的生活被科技所改变,这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用他们最好的年华,描绘在中国大地上的心跳。
我们看不见时间,但可以看见时间的力量。筑路架桥,周行八方,十年来,中国基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从货物往来顺畅到出行舒适便利,从能源结构改变到绿色低碳发展。今天,我们的生活被科技所改变,这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用他们最好的年华,描绘在中国大地上的心跳。
技术突飞猛进!国外媒体,情不自禁的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研发能力和突破速度都备受外界瞩目。这不,1月15日,就有韩国媒体对我国人形机器人SE01进行了报道,并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
中国军工技术进步引起了外国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是相关情况可能让人有点惊讶,他们的观点和我们不一样/在谈及中国无人机技术时,印度媒体表示:中国新无人机的电子战水平前所未有,认为我们搞了一些新式的电子战无人机技术。
最近,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一则由中国自主研发的自行式模块运输车在陆路轻而易举运载几千吨重船只的短。在由国社播发的这则视频中,5200吨的船体虽远超模块运输车的车长和车宽,但安放平稳,运输过程中,操作人员轻轻按动遥控器,船体就乖乖地听从指挥平缓移动,520。
“这次中国航天有啥动静吗?为什么没听见什么中国探测器啊、卫星啊之类的新闻报道。”当中国航天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外国人都还没反应过来。虽然各国的太空探索都在竞争,但从一开始,中国航天的发展就走了一条低调务实的路。
在全民生活奔小康的今天,家家户户买一辆、甚至是几辆车,再把车集体开上马路堵住的场面在各大城市并不少见。碰到这种情况,除了要倡导多种低能减排的健康出行方式以外。。。怎样建立起一个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了城市发展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