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为有效激发潜在住房需求,4月以来,中国多地楼市动作不断,取消限购、放宽落户限制、给市场松绑的“减法”,以及“以旧换新”、激活活力的“加法”接连出台。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政策覆盖范围及支持力度更胜以往,在经历震荡调整之后,房地产行业正在缓慢复苏。
从悲观到谨慎乐观;从无人问津到悄然抄底,再到四处调研……随着行情深度调整及支持楼市政策陆续出台,外资机构近期又开始积极关注中国房地产行业。近两个月来,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外资巨头纷纷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转投“信任票”。
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谷,近两年来,不断有消息称外资开始抄底中国房地产。10月24日,总部位于纽约的高盛集团与森瑶中国宣布已成立合资公司,首期投资约6.75亿美元用于在中国收购、开发和运营一线城市及周边核心城市的新型工业、物流、冷链等新基建项目。
德意志银行昨日发布最新报告,强烈唱多中国资产,预言2025年将是中国在全球投资舞台大放异彩的一年。斯普特尼克,是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也让全世界见识到苏联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实力。
继广州之后,深圳也跟进了“认房不认贷”。深圳官宣!“认房不认贷”8月30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发布关于优化深圳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
央行四箭齐发后,很多城市都落地了517新政,宣布降首付比例,取消利率下限,而市场活跃度也在一些城市有所提升,新政刺激效果还是有的。救市放出这么多招,一些外资机构对中国房地产的态度也改观了,语出惊人,集体看多中国房地产市场。
董少鹏2月26日,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显示,39%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首选投资目的地,58%的外资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优选地之一。该商会会员企业预计未来3至5年对华投资额增长三成以上,59%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内扩大在华业务。
日前,根据中指研究院报告梳理,截至2022年9月,贝莱德、大和房屋、易商红木、铁狮门、凯德、博枫等外资在国内房地产市场加速进场,从抄底北上广深写字楼扩大到商业地产、长租公寓、工业与物流地产、城市更新、数据中心等项目类型。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点状回暖,“开门红”行情延续,表现为今年1-2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两位数增长。这一增长不乏得益于地方政府积极推出优质地块,激发了房企的拿地积极性。值得关注的是,土地市场出现外资企业,显示其对中国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