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让不少读者第一时间感受到词人的豁达和豪迈之气,也让今人赞叹:原来穿“芒鞋”,也能穿出如此豪迈之气!这里的芒鞋,就是我们今人所指的草鞋。
“两只黄猫,四个耳朵,牵着不走,拴住飞跑”。这条谜语的谜底说的就是草鞋。草鞋是山区居民过去的传统劳动用鞋,祖祖辈辈的农民穿上它,辛勤劳作,草鞋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打草鞋也成为那个年代村民必会的手工活。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草鞋也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打草鞋,编草鞋,草鞋是我们的传家宝。”近日,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中心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草鞋编织”体验活动,在传承和弘扬家乡独特草鞋文化的同时,也让师生们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于都7月17日电(刘越)似乎每个赣南老区的村落里,都有那么一棵古老的大榕树。 日前,在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的采访团成员们,就见到了这么一株小叶榕。
多彩非遗BADONG- DUO CAI FEI YI -迎新年锣鼓喧天,喜迎新年!2024年12月31日巴东县清太坪镇举行“演绎经典 传承文明”迎新联欢活动为群众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宴咱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吧✨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商南草鞋草鞋,历史久远,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它最早的名字叫“扉”, 汉代称为“不借”,据《五总志》一书的解释是:“不借,草履也,谓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就是卖草鞋出身。
近日,黄平县旧州镇草芦坪村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学草鞋编织,传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翻山越岭,后扩军北上抗日,出现了“打双草鞋送给郎,南征北战打胜仗”“脚穿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等民歌,妻送郎、父送子参军,都少不了送家乡一双草鞋的情景。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不少游客看见这鞋子都要合影拍照,有的还要买上一两双回家,他们说这是稀罕物,是非遗,平时也有许多草鞋爱好者来这里学习,能够让这门手艺得到传承。我们在这编织草鞋,累了有休息室休息,饿了服务站里有饭吃,真的非常感谢乡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