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开因为一位芦笙舞传承人而又名声大噪,他坚持口传身授,先后教了500多名青少年学习芦笙舞,他叫祝兴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舞技艺传承人,今年49岁,沉迷于芦笙舞蹈44年,有生之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学习芦笙舞、跳芦笙舞、教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在坊间,素有“芦笙响,脚板痒”的说法。关于苗族芦笙舞的起源,苗族人民有着朴素和美妙的传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大地呈现一片混沌。
在贵州的大山之中,生活着大量的我国第四大少数民族——苗族同胞,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从中原慢慢迁徙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山之中,他们至今仍较为完整的传承着属于自己民族的服饰、建筑、节庆、习俗,所以我们到贵州旅行时,总能看到成片的苗族村寨,看到大量身着盛装的苗族儿女,看到他们跳着欢快的民
中国网中国视窗讯(通讯员 陈洪 龙定江)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5月24日至26日,昭通市永善县举办为期3天的苗族“芦笙歌舞”骨干培训,来自该县6个乡镇的40余名苗族同胞参加培训。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永善共有苗族同胞14870人。
柳州,又称龙城,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同胞,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淀了独特的生活传统和生产智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