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没有社区食堂?去家门口的饭店吃饭,也能打折优惠。最近,花木街道利用辖区餐饮门店资源,给老年人免费发放“长者食惠联盟助餐卡”,老年人凭卡在签约商户消费即可享“食惠”。记者了解到,截至昨天,首批8400余张卡已发放到位。
来源:【人民网】本报上海1月19日电 (记者巨云鹏)记者从日前举办的上海市政府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获悉: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织密服务网络,扩大服务供给。目前,上海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7.6万张,床位总量充裕。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老人在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66梧桐邻里汇社区食堂内排队点餐。天平街道办事处供图10月23日是重阳节,爱老尊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
148个,这是2019年到2022年间,上海市长者食堂数量增加的数字。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陈跃斌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市民政部门在开展基层大调研时发现,老年人对助餐有了新需求,助餐服务要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布点、提升品质。
“请帮我点份三鲜小馄饨加茶叶蛋,哟,今天优惠了2块钱呢!”7月6日上午,家住东城社区的裘阿姨来到东建路上的大富贵餐厅,手持一张“长者食惠联盟助餐卡”点单,伴随着“滴”一声,打印出的收银条显示自动优惠了2元。接着,裘阿姨被店员引导入坐“为老服务社会餐桌”。
1月17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民生主题记者会举行,介绍民生服务保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市住建委副主任裴晓出席。
10月11日,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公布《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及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各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长者食堂的知晓率最高;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总体评价低于社区养老服务;而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评价方面,对便利性的满意度高于服务质量水平的满意度。
在位于云南中路的沈大成·城市食堂,孙老伯夫妇点了一份本帮酱鸭腿、虾仁炒蛋、西兰花和排骨汤,两人一起吃,打过折后40多元。老两口一直认沈大成的牌子,平时就喜欢来这里吃饭。从10月16日开始,老人凭黄浦区“五边十色”助老服务卡,全场可享受八五折。
在家门口的连锁餐饮店吃饭,还能享受老年优惠?近日,家住浦东的翁阿姨在自己常去的餐饮店就享受到了这样的优待。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该品牌连锁餐饮店启动“长者服务餐厅”项目,将长期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优待。
5月14日上午,在全民营养周(5月12-18日)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新区卫健委联合金桥镇开展了相关活动,并于现场发布新一轮浦东新区成人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本轮监测共抽样调查了7个社区的有关居民,汇聚了健康状况、饮食行为、食物消费量等数据。
浦东新区是上海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截至2022年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近108万,约占总人口的33%。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就餐“小事”就是民生大事。为此,浦东新区因地制宜抓布局,针对老年人的社区养老需求,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不断优化点位布局。
上海一家敬老院的老人只能吃盒饭?近日,有上海市民通过“夏令热线·区长访谈”反映,7月中旬开始,黄浦区外滩街道敬老院由于油烟管道问题,不能自行“开火”烧饭,老人们只能吃“外卖”。作为老人家属,该市民表示担心。对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