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成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九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九王夺嫡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剧,为了凸显胜利者或是主角光环,都把太子允礽塑造成一个暴虐、愚蠢的昏庸形象,但历史上真实的允礽是令人同情的,因为他从坐上太子的位置开始,就注定了悲剧无解的人生。
但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应该也有所了解,那就是康熙晚年,大致是以康熙40年左右为界,由于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的斗争导致朝纲紊乱,康熙身心俱疲,于是康熙逐渐将权力下放至太子及诸皇子,这就有了后来的“九王夺嫡”。
这是一部讲述康熙皇帝晚年的大众历史作品。康熙的时代距今300余年,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相当活跃,具备“顶流”气质。他既是国内外学界关切焦点,也是文学艺术聚焦要角。当康熙遇上数字时代,经由新媒介建构的康熙切片式形象,正影响着受众重温经典影视甚而严肃阅读视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70周年系庆系列讲座之一,在跨语言、跨文化视域中,对照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与鲁迅一系列译介作品,发现二者可以落实到具体词句层面的“互文”关系,希望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澄清《野草》和鲁迅研究中若干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2024年已经来到,但对于很多人而言,2023年似乎还未画上完整的句号,还有很多事值得回味,还有很多人不舍道别。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在岁末年初之时回望过去,只是想从中汲取更多的勇气、爱和信念去迎接新的开始。在此回首与展望之际,我们重启了“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这一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