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忻州河曲战友家住了两天那是个舒心呀,平房大炕,想坐了想躺了随便。大通头炕睡觉吃饭、玩牌、下象棋、灰叨拉(聊天)全有了。炕上大方桌子上茶水、小吃、水果,还有我带来的奶食,应有尽有,觉得现在过的日子太舒坦了。
说起呼和浩特的串话,朗朗上口,不乏一些介绍呼和浩特市特色美食的。其中最为知名的有,“庙沟的莜面碌碡湾的糕,榆树店的闺女不用挑”、“花圪台的窝瓜,章盖营的蒜,要吃葡萄顶数一海湾”、“五申的枸杞挺出名,大羊厂的萝卜赛人参”、“格兔营辣椒味道鲜,刺尾沟的香瓜脆又甜”。
通顺东街街北西段有一大院为拉骆驼的曹家大院,迎街房是公教门诊所,现在是通顺街地区卫生所。通顺东街接近“人市”的地方,街北有家饭馆“三和元”,它原名叫“义顺斋”,“义顺斋”开创于清同治年间,由乃莫齐召达喇嘛和土默特福嘎拉达等合伙投资。
昨天下午领外孙做核酸,排队间,听俩人对话,其中一人人说:荣华“哥儿屁”了,你去么?但是又不是指所有死了的人都叫“哥儿屁”,它是专指和自己有矛盾的人或者是人品不好的人死了,孩子们高兴,不说是人死了 ,而是说“哥儿屁”了。
大什字,旧地名,位于归化城南门外(旧址今天的四眼井巷西口南侧的华香面粥一带),在清末民初时期,是归化城东北马莲滩屠户出售牛羊皮之地,形成皮市。史载“每年进入农历十月,就是皮市旺月,当地人便称为“皮十字”①。同时它还是城里城外的分界线。
小召前街在旧城东南部,北起崇福寺,南至东五什家街西口,西五什家街东口,南是龙王庙巷北口,全长五百多米,路面约六米宽。该街北端百余米呈V型,分左右两条。民国二十年(1931年)命名为小召半道街。小召前街是旧城一条较为繁华之街。北半段两旁沿街门市部很多。
那是1975年的时候,在辽宁铁岭,有一天下午,一名呼和浩特人和一名山西大同人,一名四川巴中人相遇,坐在一起叨拉寡说,一开口,大同人就以“岗岗”自称,说:哥哥那的“刀削面”是正宗的大同面食,摆出我是哥哥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