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科技工作者在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的泉吉河洄游通道,现场捕捉湟鱼并人工采卵授精,然后将受精卵带回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进行人工孵化,以提高湟鱼的孵化率和成活率。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 特写:“湟鱼宝宝”回家记新华社记者吕雪莉、陈杰、李宁仲夏清晨,高原古城西宁阳光遍洒,树木葱绿茂盛。望一眼窗外,青海湖裸鲤循环水培育车间负责人李瑾说:“今天是个好天气,非常适合运送‘湟鱼宝宝’回家。
7月7日,以“呵护生态文明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16届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暨观鱼节启幕。上万名各族群众在“海滨藏城”刚察县沙柳河畔,观赏“湟鱼洄游、鱼鸟共生”盛况,并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增殖放流活动中。
文 |羊羊史记编辑 |羊羊史记前言“湟鱼不可捞,否则牢坐穿!”它不仅经历了6次禁渔甚至被青海保护了整整20年,如今的数量在整个青海湖中占据了鱼类的95%。尽管数量剧增,可依旧被列入“禁止打捞”的名单内,据说2002年的总量还不过2600吨,20年后就已经上涨到了11.41万吨。
央视网消息:每年5月至8月是青海湖湟鱼洄游的季节,生活在湖中的湟鱼沿着各条流入湖的河流,溯流而上,在河道中产卵繁殖。随着近些年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湟鱼的蕴藏量也在持续上升。最近,青海湖中的湟鱼进入了洄游的高峰期,成千上万条的湟鱼开启了洄游之旅。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也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根据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截至今年3月,青海湖的水体面积达到了4540.98平方公里,相比10年前相当于增加了30多个西湖的面积。
【我在现场】光明日报记者 王雯静 万玛加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春剑“这么多鱼卵!”看着孵化盒里密密匝匝黄色小点,记者又惊又喜。“这是第四批……”在青海省刚察县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站长周卫国从培育槽中抽出一个孵化盒,给底部垫上海绵,小心翼翼放到孵化缸水面。
仲夏清晨,高原古城西宁阳光遍洒,树木葱绿茂盛。望一眼窗外,青海湖裸鲤循环水培育车间负责人李瑾说:“今天是个好天气,非常适合运送‘湟鱼宝宝’回家。”他口中的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是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
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湟鱼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学名叫作青海湖裸鲤。裸鲤就是没有鳞片的鲤鱼。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屏障,湟鱼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