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历时15年创意论证,3年多筹备、拍摄和制作,六易其稿,精心打磨的《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登陆CCTV9纪录频道,稷下学宫最辉煌的150年故事娓娓道来,孟子、荀子、邹衍、韩非、李斯、叔孙通等历史人物一个个鲜活起来。
韦辛夷画作《稷下学宫》◇这里的学生要遵守严格的“弟子职”,饮食起居、衣着服饰、课堂纪律、课后温习、品德修养等都有具体规定◇“不任职而论国事”“无官守,无言责”,诸子不参政,却问政,稷下先生多达千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在梁启超眼里,这里“如春雷一声,万绿齐茁于广野,如火山炸
□刘永加 现在各大学已开学了,又有一批新学子步入大学校门。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齐鲁大地就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一所高高等学府,这就是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高等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创造,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研究生院”。
临淄是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在这里,有一座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的“稷下学宫”,深藏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尽管经过了两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它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辉煌和灿烂,依然光彩夺目。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为聚集人才,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
特约评论员 赵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的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齐鲁大地的壮丽景色。在雄伟的泰山脚下、奔腾的黄河之畔,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齐文化。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西周时期,早在姜太公封齐之时,就奠定了齐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