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父母从小注重对孩子进行历史启蒙,听历史故事,看历史绘本,着力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这种做法大有裨益,不仅有助于孩子从小积累文化常识,未来学好古文,更为小升初,中高考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大语文时代,喜欢读历史的孩子,从小悄悄拉开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
导读:从教多年的历史老师认为,女孩的感性思维强,背诵能力稍高于男孩,通常文科类较好,尤其是历史。大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开篇便做了阐释,再有知识的人,如果不了解本国历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作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
几年以前,为人之父的我已近崩溃。八月是家族每年聚会的日子。但是在那个星期里,我们却都在跟各种各样的危机做斗争。父母正在迈入高龄,我和妻子不堪承受孩子们的吵闹,而我的姐姐则严阵以待,要帮助她还不到十岁的孩子们准备应对欺侮、性和网络骚扰方面的问题。果然,有天晚上,所有矛盾爆发出来。
语文考试每次都能拿140多分,是个什么体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感觉,这可是在大语文时代、新高考教育模式下的杀手锏。或许有人轻蔑一笑,这有什么,数理化也能拿高分。确实,数理化谁都能拿高分,可是语文不是谁都可以拿高分的。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学霸,看看那些上清华北大的学霸,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都喜欢看历史书。2019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刘雨桐,从小妈妈就培养她的阅读习惯,上小学前她就会认字了,小学三年级时,就能自己阅读《三国演义》的文言文版,小学期间就看了3遍。
刚洗完走进房间,以为臭小子在写作业,凑到书桌旁一看,“我滴个乖乖吖,又给整了一副喵高宗皇帝相”怒火一下从胸口窜到嗓子眼,大声训斥道:“作业写完没,五年级了,还不抓紧时间复习语数英,小学又不考历史,画这个起啥作用啊!”
还记得,今年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堪称“神仙打架”,一度火上热搜。然而青榄君却被在场的一位男士吸引了,他的点评一针见血,一句话语足以温暖人心。他坐在角落里,温柔儒雅,却依旧无法掩盖身上的文人才气,他就是王立群先生。
从小熟读历史的孩子,眼界和格局会更高。哈佛大学就有项调查显示:那些优秀的学生,大都偏爱历史类书籍。而近几年大语文时代,熟知历史故事,也是拉开孩子总成绩的关键。比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就给出了一段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史料,让孩子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国学大师吕思勉,8岁读史,15岁能出书。大约100多年前,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希利尔,对于历史,他说:“历史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学习历史,不仅能极大拓宽孩子的眼界,明辨是非 ,更可以让他们从古人身上汲取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明得失,懂忍让,识时务,辨利弊。
7月7日,上海高考正式开考,随着首场语文考试的结束,今年的作文题目也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上海中学高三年级班主任徐老师点评道,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依然不负期待,延续着“思辨、大气”的一贯特点,力图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谈。
从来没妄想过,6岁半的儿子能读懂《三国演义》,或者说能理解里面的深意,但孩子确实是看懂了!《三国演义》里面的英雄如云,随便翻开一页书,都能看到让人叹服的人物:不是武功盖世就是智慧过人,要么就是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