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发布公示,上海元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溶瘤病毒Ⅰ类新药“重组L-IFN腺病毒注射液”通过中国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获批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晚期实体肿瘤。
据中国生物官微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中生复诺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类创新药——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溶瘤病毒药物VG161,于2020年9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新药临床研究申请(IND),进入中国临床试验。
新开源7月18日公告,公司参股公司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溶特”)向日本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递交了静脉注射溶瘤病毒M1产品(VRT106)在日本的临床试验申请,于近日获得默示许可,即将在日本开展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
新开源(300109)于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参股公司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威溶特”)研发的注射用重组溶瘤病毒 M1(VRT106)获得国内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
7月22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联合超声科为一名下咽鳞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精准定位进行瘤内注射溶瘤病毒治疗。据了解,这是桂林地区首次将溶瘤病毒应用在下咽鳞癌患者的治疗中,开辟了头颈鳞癌治疗的新手段。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定位为病人进行溶瘤病毒注射什么是溶瘤病毒?
11月16日,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两名复发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瘤内注射溶瘤病毒治疗,并置入Ommaya囊以便于术后多次注射,术后两名患者均无明显特殊不良反应。
4月26日,记者从凯德维斯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凯德基诺获悉,近日该公司肿瘤免疫治疗核心管线产品KD01已在临床试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成功完成Ⅰ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FPI),给药过程顺利,尚未见不良反应。
CAN-2409 组估计中位总生存期为 31.4 个月,7 名患者中有 3 名在数据截止时仍然存活,生存期分别为 66.0个月、63.6个月和35.8个月,24 个月时CAN-2409 治疗的患者的存活率为 71.4%,而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 12.5 个月,24 个月生存率仅仅为 16.7%。
今年8月初,武汉滨会生物正式启动A股上市辅导,在国内沉寂许久的溶瘤病毒疗法赛道重新激起一朵水花。尽管2000年后也曾有相关药物获批上市,但直到2015年美国FDA首次批准安进的Imlygic,溶瘤病毒能成药的事实才真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也一度引起投资热潮:据36氪不完全统计,2021年该领域投融资金额逼近8亿美元;
2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浙江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李恭楚教授团队研发的治疗实体瘤的“GC001溶瘤痘苗病毒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该团队研究发现,通过调控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途径,可显著提升溶瘤病毒在肿瘤细胞的靶向复制水平和溶瘤活性。
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光美和团队成员。 “溶瘤病毒M1发现者”颜光美。 “你们来调研的时机太好了!南都九年前报道的溶瘤病毒M1,刚刚取得两个节点性的突破!”调研伊始,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光美按捺不住兴奋地告诉南都调研团。
11月16日,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两名复发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神经导航精准定位后瘤内注射溶瘤病毒治疗,并置入Ommaya囊以便于术后多次注射。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未见明显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