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证券时报推出资本市场投教“星火计划”系列活动之“3·15消费金融满意度调查”,旨在深入了解金融消费者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切实体验,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引。
揭开网贷灰色面纱⑤得益于较大流量带来的低获客成本,以及较强管理能力带来的低运营成本优势,再加上维持声誉等主动考量,大型知名互联网公司金融板块所提供的网贷、助贷产品大都以24%为综合利率上限,平均实际利率维持在15%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郑雪 北京报道数据是金融行业发展的根基。作为数字化最早的行业,金融业积累了大量数据,与此同时,在数据成为基础生产要素的今天,具有高价值、高度隐私性的金融数据,面临了更多挑战。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回应数据安全、如何做好合规?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拟明确金融机构采取洗钱风险管理措施的条件,避免影响客户正常的金融活动。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黄海华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澎湃新闻注意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于11月4日至8日在京举行。
又到一年一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金融消费者该如何避坑?3月15日,公安部公布了8起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与金融消费者相关的信息泄漏尤其值得关注。比如给不少居民带来困扰的贷款中介“骚扰电话”,他们有多少是非法贷款中介?手中信息究竟从何而来?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极为深远。金融行业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客户体验、优化业务流程和创新产品。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个人信息保护的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对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不合理使用和二次加工。
来源:【中国能源报】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近期通过互 联网监测发现 14 款移动 App 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其中发现,《捷信金融》(版本 3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澳大利亚媒体3月16日报道,一家名为纬度金融(Latitude Financial)的澳大利亚金融机构表示,该公司遭到“复杂和恶意的网络攻击”,超过30万份客户数据被窃取,具体为10多万份客户身份证件副本和22.5万份客户记录被窃。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全面摸排本机构自2021年以来与消费者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相关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情况,深入查找本机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自查过程中要坚持立查立改。
7月11日,微众银行正式发布《ESG|个人信息保护专题研究报告》,报告结合多种个人信息应用场景的洞察,从用户的角度分析了当下大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整体认知以及诉求情况,并且探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息可信传输解决方案。
银行催收业务被层层转包,欠款人亲戚联系人信息全泄露(本文中记着为俗人先生委托联系记着,未经本人同意所以用某报社代替报社名字。)今年,互联网催收模式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银行催收业务被层层转包,这使得欠款人的亲戚、联系人信息全都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