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号,进入彩超室,躺在检查床上,检查医生用仪器检测,中间不断涂抹透明的耦合剂在仪器上,检查十分钟左右结束,返回门诊挂号检查,医生检查说是疝气,给我开了一张住院单,让我明天来医院住院部住院,在缴费处预缴2000后回家。
16年前分娩后发现了肚脐上方鼓起了一个包块,12年前肾脏手术后左侧腰部又出现了一个大包。经胃肠外科专家诊断检查,53岁的王女士竟同时罹患白线疝与左侧腰疝两种不同疝气。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郑燕生副主任医师团队用一台腹腔镜下的双重疝修补术完成了治疗。
红网时刻新闻10月31日讯(通讯员 周永兴)近日,侯某无明确诱因于右侧腹股沟出现一包块,伴右腹股沟区不适,平卧按压包块可消失,当时未给予任何治疗,疼痛了1个月,为进一步治疗,来到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
近日,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了6岁的浩浩(化名),据家人描述,2个月前其双侧腹股沟各有一个约鹌鹑蛋大小的肿物。由于肿物可自行消失,便没有在意,直到近日肿胀加重,他们才赶忙带孩子来院就诊。普外科团队为其进行详细检查,诊断为“双侧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疝气、小肠气”,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大腿根部)的可复性肿物。老年人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小便困难等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将腹内脏器(以小肠最常见)从腹股沟区的薄弱点挤压出来,就像一个突出的气球一样。
“这真是微创中的微创,感觉不到疼痛,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精心治疗!”术后第1天,一大早就听见魏大哥(化名)在凤冈县人民医院胃肠肝胆外科病房兴奋的声音。今年53岁的魏大哥身体一直很好,每天锻炼身体。但最近他有个烦恼,有一天洗澡时竟发现自己右侧腹股沟区,长了一个肿块,有时还有些胀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8日讯(通讯员 林松斌 )近日,漳州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一台单孔腹腔镜小儿疝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5岁的陈小朋友在几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有小小包,憋气、用力、久站的时候会凸出来,躺下去的时候就缩回去了,当时小朋友没有出现不舒服,渐渐地就没那么在意。
鲁网12月17日讯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团队开展的单孔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民间又叫“小肠气”。
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最常见的疝是腹股沟疝,占95%,患者会经常出现疼痛、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一旦凸出来的组织被卡住,不能及时还纳,就会造成血液供应的障碍,形成肠梗阻,甚至出现肠坏死、穿孔。
通讯员 杨康宁 陈泽忠前几天,家住宁阳的王先生在做完双侧腹股沟疝气手术后,只在肚脐眼边缘自然褶皱处留了一个约2厘米的小切口。看着既小又隐蔽的切口,王先生对手术效果非常质疑!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泽忠查房时,特意问道:“陈主任,你们确定给我做完手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