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高吊弧圈球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学,其实练高吊可以很好地体会摩擦,在比赛当中拉高吊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但如果能拉出弧线低并且半出台,甚至不出台的高吊弧圈球,这个杀伤力就是非常大的,波尔可以做得到,很多运动员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
视频: 《乒乓球技术训练》实拍鲁能乒校队员强化正手弧圈球技术练习 (要是看不到视频请在优酷上搜索此标题即可)波尔的弧圈球,和中国队员有很大区别。存在即合理,如果你达不到王励勤的势大力沉或者马琳的落点刁钻,那么小编强烈建议,不妨借鉴下波尔的拉球方式。
我们在平时打乒乓球中,弧圈球是我们进攻时候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弧圈球分为前冲弧圈球和高吊弧圈球,大多数人对前冲弧圈球和高吊弧圈球概念都不是太清楚,特别是一些初学打球的朋友,下面我就高吊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的简单区别来概括一下。
高吊弧圈球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型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儿,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球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使用。
先说下小编的看法,如今大球时代,旋转和速度相比小球都弱了不少,高吊弧圈的高旋转已经无法形成得分点,再加上速度上的劣势,可以说碰到会打的基本是一板被拍死的节奏,唯一能得分的是落点,但也很难对势均力敌的球友形成威胁,只能偶尔取巧得分。
有一种弧圈球,速度不快,看着慢悠悠,但并不好接,因为来球具有充足的旋转,落台后的二跳有突然加速,尽管举起拍子在那等好,也会被球顶到,球友们都遇到过这种球吧?俗称就是高吊弧圈球。波尔拉的高吊弧圈,肉眼可见的转!这种球怎么接呢?有3个方法,球友们拿起小本本记好哦:1.
北京时间3月15日,乒乓球WTT新加坡大满贯赛再次爆发世界冠军对决,国乒主力梁靖崑登场,与43岁德国老将波尔争夺晋级男单四强的门票,结果双方在首局就轰出19-17的高分,随后恶战7局才分出胜负,梁靖崑大比分4-3险胜前辈,艰难入围半决赛。
向下引拍的拉球方式,是40mm时代的手法,为了给球增加旋转,高吊弧圈通常都这么干,但现在的球,则完全不需要这么向下引拍,因为旋转被严重削弱,为了增加前冲力,我们的引拍方向要调整为向后引,最好保持在球台以上。
乒乓球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黑马,他们通常都是一战成名、但随后便泯然众人,再未翻起太多波浪,其中就包括本文要提到的那位选手——他曾在世乒赛上4-0横扫世界冠军王皓,随后又在0-3落后、第四局7-10落后的情况下惊天大逆转另一位名将郝帅。
本文10716字,预计阅读时间90分钟,建议先分享后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很长,是我对乒乓球爱得很深。提到欧洲乒坛,能想到的经典形象有很多很多,比如:瓦尔德内尔、佩尔森、萨姆索诺夫、普里莫拉茨、塞弗、罗斯科夫、盖亭...
通过一段时间的拉下旋球练习,现在能够拉高调了。说是高调,但我又是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拉的,说不是高调,但又绝对不是前冲,因为我拉球球触球拍时基本没有声音,拉前冲是有声音的,我拉球时有的对手能防,有的对手防不住,因人而异。我的拉球有战术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