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家长就没错么?”近日,记者接到网友爆料,称山西省长治市某职业学校一名17岁的学生杨某在学校宿舍内饮酒后身亡。据杨某父亲杨先生表示,他是在事发后第二日上午接到校方通知,“说他因饮酒后次日一直叫不醒。”而杨某在送医抢救无效后身亡。对此,杨先生认为,校方在宿舍管理方面存在疏漏。
强制亲职教育真正走入中国大陆的司法实践,始于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为涉罪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开设“亲职教育”课堂。此后,多省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这一理论的核心主张是,国家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如果父母不能监护好孩子,国家有权力,也有责任对父母的监护权进行干预。
浙江台州市一名男生17岁时自行找店铺文身,后在参加服兵役体检时因有文身被拒,家长投诉至消保委,经调解,文身店赔偿1.3万元。3月13日,浙江省消保委联合多部门发布2023年度全省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上述未成年人消费案件为其中一例。
扬子晚报网8月19日讯(通讯员 王敢 明宝 记者 陈咏)眼下正值暑假,许多未成年学生经常骑行电动自行车,甚至驾驶电动轻便摩托车外出,他们不清楚这类车属于机动车范畴,需要到法定年龄,且要依法考取驾照才能上路行驶。而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对孩子往往处于失管状态。
原标题:监护人监护不力 孩子犯错要担责闽南日报记者 刘健宁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必要的监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出现事故后监护人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应该以简单的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来回应。本期将针对部分未成年人犯错,监护人应当如何负责的情况,进行普法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