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如果把植物抗病毒免疫比作一场精密部署的“分子防卫战”,识别入侵者便是启动防御体系的首要环节。北京大学李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水稻感知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绘制出从病毒识别到免疫激活的全链条“防御导航图”。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近百年来,人类的科学知识空前积累,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不过各行各业并不是以同一速度在前进。就汽车工业而言,1902年的汽车没有挡风玻璃也没有后视镜,时速也不过15-20公里,而如今汽车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团队基于植物生理学经典理论“源库理论”,通过持续攻关让理论成为现实,最新研发出不同作物通用的高产稳产快速育种技术体系——“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作物育种新策略”,由此开启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作物育种新时代。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月30日电 (记者 郑莹莹 许婧)北京时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在水稻耐盐碱和耐高温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刊载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在“作物抗寄生植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望为寄生植物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13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