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的生命来源,它的作用有很多,可以为人体提供血液,人体的任何活动、脏腑工作都需要心脏及时供给血液,如果心脏出现问题,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在生活中,也希望大家能多加爱护自己的心脏,减少心脏出现问题。
点点“关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故事,您可以第一时间接收近两年心血管疾病的爆发率特别的高,这也是受生活压力增大,还有肥胖等多种问题的影响。心脏是生命之源,它的正常跳动,能够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血液,并且能让人有一个更好的体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心脏的保养。
大家都知道心跳对人是很重要的,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都会看到判断人是否还活着的重要指征就是摸摸它的动脉。既然心跳这么重要,那么心跳快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呢。最近看了一个研究,通过对200万份体检资料,科学家发现心跳和寿命有很大的联系。
6月30日晚,年仅17岁的中国国家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在印尼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时突然晕倒,经赛事组委会医疗部门和当地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6月30日23点20分去世。该事件的发生令人痛惜,也引发了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关注。
通过研究发现,人体是否健康长寿,和心脏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其跳动的速度以及规律直接决定身体的健康情况。一般来说,正常人心跳的速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不会突然有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或者缓慢等情况出现。那么,心跳超过哪个数值,容易导致心衰或者猝死呢?
心脏是人生命的象征,心跳的快慢与寿命息息相关。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温启邦曾对200万份体检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健康人平躺5分钟后,心跳在每分钟60次左右的为正常水平,超过70次/分钟属于偏快,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就可能减少4个月。
人的心脏一生约跳动25亿~30亿次,即使人们处于休息状态,心脏也在尽职尽责地工作。每一次心跳都是生命音符的延续,这其中的频率和节律也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状态,一旦不按照节拍奏乐,逾越“红线”,将给人体带来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