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前段时间,包括笔者老家在内的很多村子里,忽然开始了一股“砍树潮”,村里要求把所有在耕地里种的树木,都要一律砍掉。村子里有的人为了外出打工,在自家地里种了杨树等速生树种;有的则种了苗木,还有的种了果树。不管地里种的是啥,只要是树,都要求一律砍掉,以后只能种粮食。
以前,当外出打工还未成为农民的主业时,农村的耕地上大多种植的是粮食和各种瓜果蔬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耕地上盖起了楼、种起了树、长起了草。近期,广西某地开始退林还耕,江苏某地开始退塘还耕,河南某地开始退宅还耕。
村民们注意了!农村土地迎来“调整”,家家户户都将受影响?村民们注意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导致很多人口进入城市发展,慢慢地在城市安了家。而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失,缺少了许多劳动力,自然很多耕地也就没有人耕种,很多田地就被闲置下来。
为保护18亿亩红线,国家要求决不能因为城市化、及工业化过程而使耕地大量减少。近年来,因山区丘陵地区种地成本高,收益较少,无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失,七十多岁的老人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自然资源部于5月14日印发了《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严守底线的通知》。在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充分巩固之前“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果,严禁脱离实际、不顾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强行在陡坡上实施耕地流入;
针对坊间持续发酵的将“种树改种粮”现象归纳为“退林还耕”,进而抱怨土地政策朝令夕改如同“翻烧饼”等情形,新华社在第33个全国土地日重磅发声,明确指出所谓“退林还耕”并不存在,而是部分网络自媒体生造出来的伪概念,是对国家纠正违规占用耕地造林等土地违法行为的误读和歪曲。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玉冰 实习记者 齐丽云 聊城报道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守住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退林还耕”工作要求,斜店乡迅速部署、积极行动、细致排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有序开展退林还耕、复耕复垦工作,守住国家耕地底线,确保粮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