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4年,临渭区教体局持续运用“四合四督三帮五跟进”4435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爱心企业助学活动“精准资助基层行”入户宣传送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守底线巩固教育脱贫成果。
乡村振兴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强国只有实现乡村教育的“强”才能完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教育发展实际,于2023年3月26日至31日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四川阿坝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当地政府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提升乡村高质量教育,促进我国教育强国目标的尽早实现。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描绘的国家教育发展宏伟蓝图。强国必强乡村,教育强国只有实现乡村教育的“强”才能完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下,乡村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月12日,洛阳市东升第三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洛阳东升三中)积极响应学雷锋活动号召,前往新安县磁涧镇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磁涧一中)开展“助力乡村教育,共谋乡村振兴”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启动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作者:李晶晶(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振兴软实力的提升,其根本的实践保障来源于教育,乡村教育的成败兴衰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成果,乡村教育的振兴就是乡村振兴软实力的振兴。
作为典型的山区大县,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青龙长期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人才引进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发展瓶颈。青龙县成为教育部定点帮扶对象以来,知识、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加速向青龙聚集,为青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缪劲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
11月19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从事乡村教育领域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一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代表70余人在交流分享中共同探寻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日报长春3月6电(记者 刘明太)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认为,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办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工作进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群众的思想政治意识逐步提升、农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渐丰富,教育形势日趋多元,为乡村振兴的实现奠定了农村教育工作基础。
随着时代的翻涌前行,教育已成为乡村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皇城镇中心学校,作为全省第二批“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乡镇之一,正大步迈向实施教育品质提升行动的改革之中。学校聚焦于课堂、课程和育人——“三驾马车”,完善机制创新,推动镇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各抒己见】作者:冉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2023年4月25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刊发的《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系统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提出,以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对笔者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