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刍议】原标题:深化产教融合需多方协力相互赋能沙洲近日,“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该共同体在教育部职教司的指导下,由中国中检、中国汽研、长安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牵头成立,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参与其中。
来源:经济日报 又到毕业季,有关就业的两组数据引人注目。 一是比较高的青年人失业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16岁至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达20.8%,创历史最高水平。在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背景下,青年人就业形势短期内依然不容乐观。
正值暑期,但很多职业院校的师生没有放假,而是走向了另一个“课堂”—企业。在企业的不同岗位上,学生们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呈现出多样化格局,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也不断成熟。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行动目标,为统筹解决人
企业渴求“适销对路”的人才,人才需要有发挥一技之长的平台,卓越且具创新力的企业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则是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支撑。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两张皮”、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现象突出,也一直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其本质区别之一就是职业教育更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也是国际上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征。办职业教育就要始终盯紧产业、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企业的水平。
如何高质量地设计、作答并评判好产教融合这张新试卷,是每一个职教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立足于区域已有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未来目标谋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紧盯现代农业等传统产业,高端纺织、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一批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助力区域产业链发展。
作者:王沧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广东、辽宁等省份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产教融合机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实现双向赋能。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据了解,作为首个聚焦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管理办法》旨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有机结合。
2024年秋季,山东省沂源县迎来450名特殊的中职新生。他们无需经历高考,只需通过“中职3年+高职2年”的贯通培养,即可获得大专文凭。前两年集中完成专业基础培养,后三年侧重技能提升和产业对接,有望实现“当地培养、当地就业”。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无数技能人才来支撑。
近日,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技术行业人才培养论坛(以下简称“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