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人公我们来聚焦这样一群90后年轻农民工,笔者近期在工地采风遇见了一位90后小伙,他叫王雷,老家在云南。因家境贫寒,19岁就已经出来在大城市打工,在工地当木匠工,一个月辛辛苦苦挣那2000多块钱,每天工作将近10个小时。他去年已经跟老家一位女孩结了婚。
一个个视频中,妻子笑着,露出白牙,一次又一次地给丈夫送来满满一碗饭菜。8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视频中的当事人杨杰,他介绍,他们有四个孩子,一直带在身边,两人努力工作,首先是为了治疗老二的心脏病和兔唇。
生活虽苦,累,脏,但是有爱的人牵挂,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也就有希望了!原来视频中描述的是一对90后夫妻一起在制砖厂打工,妻子每天中午送饭给老公吃,虽然工作环境不是那么的舒适,但小两口的乐观、苦干的生活态度让人起敬。
在阳新白沙镇同斗村,一幢别具一格的小房子,藤蔓缠绕,装修得古色古香。一对90后大学生夫妻返乡创业创办古法植物染坊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小夫妻,男的叫罗涛,同斗村人,1991年出生。女的叫李杰,重庆市铜梁区福果镇人,1992年出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湖北巴东12月12日电 题:“90后”夫妻弃高薪回乡创业:农业农村大有可为作者 阙晋伟 谭远志中午时分,杨凤走进羊肚菌菇棚,将菌种播撒在铺有腐殖土的床面上,然后喷水、覆土,最后在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以保持湿润。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淼“这是我来雄安的第五个‘五一’,每年我都坚守在项目上,今年有点不一样。”田得雨笑呵呵地说着,“今年有我妻子陪着我。”27岁的田得雨,是中铁十二局雄东片区B单元安置房项目一标段的工程师,精通施工图纸的他,做起了项目上的“科普员”。
顶端新闻记者 杨晓妍“看到我们亲手改造的新农村墙面,被村里乡亲打卡拍照时,心里特别满足。”郑州“90后”男孩刘帅从事墙体彩绘近十年,与爱人一起共同修复古建筑、寺庙墙面,为景区绘制艺术墙,在完工后看见游客拍照打卡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周梦鑫正在操作植保无人机。杨博摄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进入春耕期,广袤的天府良田又忙碌起来。“嗡嗡嗡……”3月12日,在螺旋桨急促的转动声中,一架植保无人机从成都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掠过,拉出的一道道喷雾稳稳洒落在麦田里。
中新网成都3月14日电 题:“90后”新村民的山野会客厅:“我们不是开店,是等朋友来”作者 高嘉琪 宋路易午后,成都彭州桂花镇金城社区的山雾与面包窑的白烟交织成流动的云。青苔斑驳的石墙下,野蔷薇攀着木廊架肆意生长,夏玮与孙楚馨夫妇正将刚出炉的窑烤面包端给客人。
原标题:“夫妻档”建桥连轴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黄珊1月22日,武汉第13座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建设正酣。在嘉鱼县簰洲湾镇的大桥南岸工地,工程车来回穿梭,黄色塔吊长臂挥舞。栈桥边,主塔承台已然冒出水面,岸上一个巨大方形沉井显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