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7月7日电 (刘俊苍)7月6日,由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艺苑寻珍”——天津《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在天津鼓楼博物馆开幕。天津《红楼梦》文化艺术展邮资信封纪念戳首发。
8月2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举办了“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出版四十周年纪念暨2022年修订新版发布会”,回顾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的出版历程,分享阅读记忆,也发布新修订版信息。
2020年中国文物报社《文物天地》发表了曹东芳《邹平明代庄园发现铜炉小议》及北京文物局《收藏家》发表南炳文、曹东芳《历代文献中的宣德炉》,破解了明朝皇宫档案《宣德鼎彝谱》以及宣德鼎彝之谜,找到中国唯一保存下来明朝宣德三年陈设在坤宁宫的十二炼山雷螭首彝,证实中国明代早期就已掌握了特殊多元复杂合金冶炼技术,比美国的巴氏合金还要早350年,镍的使用比欧洲瑞典科学家发现金属镍早了341年,把中国的特殊多元合金技术向前推近了500年,体现了中国明代劳动人民的科技智慧,用郑和下西洋诸番属国进贡材料铸就国家鼎彝礼器,再现了一段万国朝大明的盛世佳话,这一研究于2021年5月14日被国家文物局认可。
6月22至23日,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对贵州省的红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当天,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名会员汇聚林城,共庆学会成立40载,共探红学的精彩与奥义。
2022年是陈晓旭、欧阳奋强主演的电视剧《红楼梦》开播35周年。这部剧自1983年开始筹备,经过剧本创作、角色海选、演员培训等“精耕细作”,于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摄,并于同年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87版《红楼梦》的播出,让大众第一次有机会亲近这部旷世奇书。
作者:古耜(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在蔚为大观的《红楼梦》研究中,一些学者和作家以各自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系列笔墨飘逸、“神与物游”的好文章,形成一种美与审美结伴而行的叙述风度,为红学研究增添了一道道崭新亮丽的美文风景线。
引言喜爱《红楼梦》的读者们一直对于后几十回有颇多疑问。这部分内容到底是由高鹗等人续写,还是曹雪芹本人所著?有一种说法一度被热议:《红楼梦》后30回原稿可能在日本。这个版本的内容里,曾出任荣国府CEO多年的王熙凤最终被贾琏一封休书赶出家门,沦为专做贱役的下等女仆。
今天还在坚持读书的人是在减少的,人们更愿意速读一些千字左右的短小的文本,迅速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这就是当今多数人的阅读需要,而能称为“书”的文本往往都至少有几万字甚至数十万字,尤其是一些大部头的人文经典名著,很多当代人认为其中的“冗余”信息太多,花费较多时间去阅读不值得。
中式园林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大观园中的玉砌雕阑、满园芳菲、才子佳人令人目不暇接……8月3日,“繁花似锦,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在郑州博物馆如期开幕,观众们在数字光影展厅沉浸于如梦似幻的视听盛宴,纷纷在现场拍照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