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张老伯(右)向蒋良荣(中)赠送锦旗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新民晚报讯(记者 徐驰 特约通讯员 冯联清)昨天下午3时许,78岁高龄的残疾居民张先生在朋友的搀扶下,特将一面写有“见义勇为,精神可嘉”字样的锦旗赠予67岁的修鞋师傅蒋良荣。
聊城齐鲁网8月13日讯(聊城台 丁妤 金玉成 王安军)人到古稀,原本应该快乐地安度晚年生活,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年近七旬,他身有残疾,但是他一直凭借自己的努力尊严地生活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修鞋老人姚行善,了解他的感人故事。
焦振山,男,汉族,1967年3月出生,肥城市王庄镇西孔村村民。焦振山是脱贫享受政策户,同时也享受低保待遇。由于自幼肢体残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虽然命途多舛却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持诚信经营,走出了一条励志的脱贫路。
下午3点,位于江夏区兴新街上的一家修鞋的小店里,戴着老花镜,身着POLO衫,胡国华的身体微微向前倾,腿上搭着一块近20年的“镇店之宝”。他刚刚送走一位客人,向门口的胡女士问道,“鞋子怎么样了?”“脱胶了,可能是下雨天穿出去过。”胡女士专门带着自己的鞋子来找胡国华。
骆林东和他的缝鞋机,四十年,他用坏了六七个。没有生意的时候,骆林东就和“黑子”一起玩耍。经常有人来给骆林东的小狗“黑子”送食物。大众网记者 李泽在济南市芙蓉街文庙旁,有一位残疾老人几乎每天早晨五六点钟都会来到这儿,支起太阳伞,摆上修鞋摊,打开收音机听着新闻开始一天的修鞋营生。
“我想要那个兔子灯。”3岁的瑶瑶说。“那你得问爷爷可不可以拿走?”姥姥回答。“拿走吧,小朋友,回家装个电池,还能亮。”孙靖说。过路人在孙靖修鞋店门前的摊位选物品12月10日下午2点多,在位于碑林区人和巷的义彤修鞋店门前,一个摆满玩具、书本、鞋服等物品的摊位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
邱师傅是武汉人,今年65岁,如今是他修鞋的第34个年头。他回忆,由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落下残疾,在30岁时,自己便操持起修鞋的手艺。12月12日,九派新闻在武汉循礼门见到了他,一块“老邱修鞋”的牌子下放着他修鞋的全部工具,路上人来人往,但很少有顾客光顾他的修鞋铺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心怡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常常梦到自己站起来,还能飞翔。”这是残疾人黄华泉发在自媒体上的一段视频配文。视频里的他努力用残肢站了起来,展臂挥舞着,努力保持平衡,仿佛真的在飞翔。
厦门79岁的老党员庄建金,修鞋已61年。除了春节休息几天,他天天出摊,修鞋只收五角或一两元。三个女儿反对他修鞋,但庄大爷说不服务群众心里就不踏实:“我是回报社会,不是为了赚钱。自己和老伴每月有五六千退休金,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