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二战小说《凯恩号哗变》(The Caine Mutiny)中,作者赫尔曼•沃克(Herman Wouk)引用了一句描述官僚机构如何应对危机的“古训”:“当处于危险或困惑中时,人们总是尖叫、呼喊着绕着圈子走。”图片来源:doctormacro.
2月18日,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哗变》将再度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与观众见面。作为一部以语言为支撑、凭借大量精准台词实现情节推进和剧情反转的话剧作品,剧中人在法庭上的针锋相对与高密度的信息量总是能让剧场中的每位观众都高呼过瘾。
一话剧《哗变》的舞台,以一个逼真的军事法庭开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演绎被告、原告、检察官、辩护律师与证人之间所开展的言辞犀利、逻辑缜密的辩论。舞台上唇枪舌剑,舞台下凝神静气。1988年,北京人艺话剧《哗变》首演,并来沪演出,给上海观众带来了难得的紧张感和惊喜感。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6期,原文标题《惊变“罗斯福号”:美军航母抗疫风波》,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超级航母“罗斯福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爆发的抗命风波,就复杂程度和罕见性而言绝不亚于文学作品中的“凯恩舰”。
该片讲述了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中士和当地翻译在战场上建立盟约的故事。第二部:《利益区域》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霍斯在集中营旁边的利益区域试图为家人建立梦想生活的故事。
全书共三章,分别描述了古希腊、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三个时期的诉讼程序、法学教育和法庭辩护的具体状况,梳理了从古希腊演说写手到古罗马诉讼庇护人、诉讼代理人、法庭演说家直至罗马帝国晚期律师职业正式形成的整个历史过程。
10月14日至11月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大规模驻演上海。在近一个月的时间,主创团队驻扎上音歌剧院,陆续为申城观众带来《茶馆》《哗变》《日出》《杜甫》《正红旗下》五部大戏,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晚起,《哗变》将接棒《茶馆》与上海观众见面。
台正上演一出法庭戏,一身海军军官装束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演员朱旭,坐在一把椅子上,手转钢珠,说了一段长达七分半钟的独白,将一个陷入癫狂的舰长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台上演员,还是台下观众,都看得如醉如痴。
《哗变》1944年,二战尚未结束,在战舰凯恩号上,爆发了震惊美国海军的“凯恩舰哗变”事件……小说《凯恩号哗变记》描述了军事法庭对凯恩号战舰哗变的审判过程。不久,作家赫尔曼•沃克将自己的这部曾获普利策奖的小说改编成话剧《哗变》,上演后在纽约百老汇乃至整个欧美引起轰动。
今晚18:30,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经典剧目放送及导赏”将带来由普利策奖获奖小说改编,人艺舞台上的经典外国剧目——《哗变》。《哗变》改编自赫尔曼·沃克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曾在百老汇上演400余场。